首 页 | 风景名胜 | 生态湿地 | 城市景观 | 人居景观 | 名园鉴赏 | 摄影园地 
类 别:
关键字:
 
广元:倾力打造浪漫爱情古镇
拉萨市全力打造“绿色围城”
宣城铺设市区首条绿色慢行道
透过海口之窗  尽览滨海风光
郑州水清景美的城市梦想变成现实
景观频道首页 >> 城市景观 >> 正文
 
巴塞罗那植物园
来源:中国园林 作者:胡文芳 日期:2005年4月25日
 
 
               人工与自然的科学结合——体验巴塞罗那植物园 

             
    摘要:通过对巴塞罗那植物园规划理念、植物展示技术与手段及科学内涵的总结与分析,探讨当代富有特色的植物园景观规划方法,指出植物园的特色对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内容:1 景观结构——地段特性的表达

    新植物园的出入口位于山的西北方向(地势低的一边)。从停车场转向入口广场,从镶嵌在混凝土地面不锈钢板标识,感受到设计师与众不同的创造力。穿过厚重的铁门,清晰的景观结构更加令人兴奋(图3)。

    巴塞罗那植物园的景观结构从地段的物理特性——地形中产生。设计师寻求的不是武断的硬性设计,而是最充分地利用自然提供的潜力,并根据它的限制条件来设计[2]。这里,没有大量开挖山体与回填、营建广场和空地,而是依照地形轮廓设计了一套三角形网格体系。三角形网格体系随地形坡度伸展或收缩,地形平缓处网格开敞,地形较陡处网格收缩,似一张渔网完全依附于原地形上。通过对三角形网络的进一步划分,建立起主要、次要及养护用的道路体系,同时形成不同的植被展示区域。主路宽度不低于3m,坡度在6%以下,为管理车辆、步行游客及轮椅提供方便。二级路宽度在1.5~2.5m之间,坡度过陡处设台阶。道路和分区不规则的多边形秩序与地形相配,使基础设施如浇水和排水管线得到很好的隐蔽。园内排水系统采用混凝土明沟,引导雨水至直径30~40cm的聚乙烯管,再到埋设在主路下直径60~100cm的混凝土管道,计划将雨水收集到园内最低点的池塘并用于灌溉。考虑到生态要求,植物园还配备了以太阳能为动力的无线电控制灌溉系统[1](图4~6)。

    三角形人工化网格体系使整个景观获得一种破碎的秩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三角形主题应用于整个园中:入口建筑、花坛、道路、挡墙,甚至坐椅。不同展区之间的结合部依照三角形网格体系,局部扩展出小广场,小广场上几株具雕塑感的植物伫立于褐色钢板的斜挡墙前。灰白色路面与设计中极少用到的钢板挡墙形成了空画廊的骨架,为展示植物提供了完美的背景。而镀有褐色氧化铁保护膜的钢板挡墙在色彩上与土壤取得协调,从而突出了植物形态,同时表达了自然与人造物之间可能存在的哲学意义上的差异美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植物园是一个人工创造物。然而,恰恰是这种人工化的结构,体现了设计师对地段的仔细分析以及对于自然形态的感受力,保证了与地段的交流(图7、8)。

    水是最易融于环境的自然要素。在干旱景观中,设计师没有忘记运用水生植物。同样遵循景观结构的三角形网格体系,水池的轮廓呈锯齿形,生锈的钢板既是种植池的挡墙,也是池壁,钢材的刚度使设计师能够用一个薄薄的截面兜住大量的水,使有限的水面显得更为开阔。笔直的木板平台斜穿水池,直通向出口的陆地。当风拂过高草区及鸢尾时,平静的水面增添了一种动感,庭院中的自然气息更加浓郁了,使人暂时忘却了地中海烈日炙烤的大地(图9)。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地形地貌、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要素生动地表达了时光的流逝,巴塞罗那植物园的设计正是受到场地自身特性的启发,设计形式与场地的地理结构特征、周边环境及生态、历史等要素息息相关,因而景观结构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具备了该地段所应表达的物质及精神双重意义。 

    2 植被展示——自然生态赋予的特色

    植物园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城市绿地,是因为它拥有丰富的植物种类,并以生态学、分类学、植物地理学、美学等学科的理论进行植物收集与展示。植物园不仅是一个植物科学展览馆,而且兼具审美和教育的功能。植物园保持其长久生命力的关键是特色,巴塞罗那植物园正是在这方面给我们以启示。

    巴塞罗那植物园不仅在景观结构的营建上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在植物类群的收集与展示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巴塞罗那具有典型的地中海气候特征:夏季干旱少雨,冬季温和湿润,雨季集中于春秋季节。这种气候类型遍布于世界5个独立区域,包括地中海盆地、加利福尼亚、智利、南非和澳大利亚局部地区。园中的植物展示结合地理区域并按照生态学亲缘关系进行组织,设计了8个展区,分别是:澳大利亚、南非、智利、加利福尼亚、东地中海、西地中海、北非和加那利群岛展示区。

    设计师认为,园内景观结构的清晰程度不仅取决于基本的几何结构,还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植物的布局。这里每个展区的植物并没有像传统植物园那样按照分类学布置,而是遵循自然的理念:能够持续的景观类型完全由植物的自然属性决定,以自然栖息地植物群落的形式展示。植物规划从一开始就是设计工作的一部分,但经过了长时间的选择才能确定所要展示的群落及其种类。植物学家琼·帕多拉列出他们感兴趣的长长的植物名录,然而由于展区面积所限,经过设计人员与植物学家反复讨论,最终确定了72个植物群落。

    菲格拉斯事务所花了一年半时间汇总植物群落的资料,包括群落中每个物种的照片、大小、自然栖息地的状况,并绘制植物的剖面图及其在群落中的空间分布。进行这些工作的同时要确定每个群落在园中的位置,在结合群落所属地理位置的基础上,采用放射形布局:将低矮的植被布置在园中心,高大树木分布在周边,中间是灌木,形成了最终的植物种植方案。当然,这种空间的分布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在适应空间的同时,还需考虑植物学的逻辑。例如:园子边界的澳大利亚展区展示了高大的桉属树种(Eucalyptusspp.)、啮蚀班克木(Banksiapraemorsa)、白杨叶瓶木(Brachychitonpopulneus)等,中部的东、西地中海展区主要展示菊科植物、唇形科的薰衣草(Lavanduladentata)及岩蔷薇(Cistusincanus)、金雀儿属(Cytisusspp.)等低矮的植物,同时也布置有地中海柏木(Cupressussempervirens)、黎巴嫩雪松(Cedruslibani)等该地域分布的高大的松柏类植物,在加利福尼亚展区,低矮的丝兰属(Yuccaspp.)、龙舌兰属(Agavespp.)植物、耐寒美洲茶(Ceanothusimpressus)和高大的北美红杉等松柏类植物同时得到展示[4](图10、11)。

    从水生到陆地植物再到山区乡土林地,72个种植群落组合在一起,植物在园子里制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调色板[5]。设计师对多年生草本植物不是通过刻意修剪成几何形、组成图案等类似的控制自然生长的人工痕迹明显的手段,而是通过对植物生态习性的全面了解和掌握,选择具有同样竞争力并能一起生长、易于管护的植物,将它们种植在一起,创造出少人工化痕迹而天然感更强的景观。所展示的植被虽然来源于不同地域,但是这些地域具有相同的气候特征,所有植物成为一个母体、一个网络、一个完整的作品(图12)。

    设计使用本土的植物来模拟自然群落,很好地反映了自然过程,运用地理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因子条件来规划设计植被,按照自然条件来发展,使巴塞罗那植物园保持了大自然的本色,不但使植物群落健康地发展,而且具有自然生态赋予的地方特色[6]。 

    作者简介:胡文芳/1970年生/女/上海人/石家庄植物园工程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2002级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北京100083)

(编辑:钻天杨)
 
 
暂无相关文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