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来源:奥利网
日期:2007年8月13日 |
|
|
渔梁镇紧挨在徽杭公路旁,距歙县县城仅5里路,公路比村镇的房屋还高,因此,如不特别提醒,眼界稍高的游人,都不肯低就。
这实在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其实只要简单地告诉大家:这里是朱熹父亲从小读书、终生眷念的地方,是一个比屯溪老街更加地道的古代街衢,是古代徽商最重要的水运码头,是中国东部的"都江堰"……我相信不少游人都会因为与它擦肩而过、失之交臂而后悔得连连跺脚。
渔梁是古时徽商出入徽州府的咽喉要道。出歙县城南门,从西干山下沿练江下行,有一条断断续续的堤栏残道逶迤如带、这就是当年喧闹一时的徽商往来奔走于江浙与徽州间的通衢大道一一新安古道。古道原用青石板和鹅卵石铺就,因年知失修,加上今人已是乘汽车往还、它己基本失去利用价值,故很残破寂寥、行人极少。
不过,正因为它的寂寥,才更能引发游人思古之幽情。倘若春和景明,行于山间,练江碧如织锦,水上偶有渔艇,一派诗情画意。特别是当你听说这条古道就是当年李太白寻访许宣平时所走的道路,听说前方不远处就是高士许宣平筑室隐居的“南山中”,走着走着,脚底就会产生出一种飘逸感。
每天都有一批新老面孔出现在小镇上,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人们得意地、满足地、懊丧地、愤怒地、叹息地、无奈地离开这里……因为有了他们,小镇变得繁荣,蜿蜒约一公里的街道上,各种商号店铺鳞次样比,一式排门争相洞开。俗称“鱼鳞街”的鹅卵石铺成的路面上,穿靴的、着鞋的、光脚的,你踩我踏,使一块块圆润的石头光洁可鉴。
如今,渔梁己失去了往日的喧闹,而它的风韵却从没消失。古老纤曲的街道比修缮前的屯溪老街保存得更好,两旁明清时代的老屋也更加原汁原味,斑驳的墙体上各种旧时的店名、庄号依稀可辨。最有特色的是渔梁古街是依江而建,街因水活、江因街美,许多人家都是花窗临水。凭窗眺望,渔舟出没,青山含黛,真是一幅“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画图。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