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风景名胜 | 生态湿地 | 城市景观 | 人居景观 | 名园鉴赏 | 摄影园地 
 类 别: 关键字:
景观频道首页 >> 名园鉴赏 >> 造园艺术 >> 正文
 
合理营造住区休憩空间
来源:中国花卉报 作者:张玉书 沈意 日期:2005年5月26日
 
 
    住区休憩设施,是公共休憩环境中与居民各类休憩行为相适应的物质内容和物质承担者,这些设施是否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涉及设施的适应性问题。本文主要从规划设计角度,分析住区小尺度休憩空间的适用性。

    从环境行为学角度来看,小尺度空间是易于为人们把握和建立有效控制的空间,这些空间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合,变成了占据者的“私人空间”或“小群体空间”。因而,“小尺度”是相对于小区整体休憩空间而言的,因为与居民日常活动的贴近而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住区内部的大量日常休憩活动,是居民的散步、逗留、观望、交谈等活动,多数都与室外公共休憩空间中的可坐设施有关,住区休憩环境中可坐设施以及可以吸引人们驻足的小尺度空间,对住区休憩生活质量起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

    可坐性通常可以从几方面理解:(1)就座设施的布局和位置是否便于人们日常使用;(2)就座设施的位置、距离和方向,与道路、绿地、小广场等的相互关系;(3)就座设施本身的组合关系;(4)就座设施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及其舒适性。

    观察住区居民步行与停留活动可以发现,步行者最可能在一个逗留支撑点停留下来。在两个支撑点之间无变化的空旷区域停下来,显然会使他们感到有些不自在。这个逗留支撑点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支持物,如转角、柱子、路灯等,也可以是正在发生的某些活动。

    就座行为比起偶然或短暂驻足停留需要更充分的外在条件和内在需要。对人们来讲,确定就座的位置比选择驻足停留要费神许多。住区休憩环境中的就座设施,要满足就近和方便的原则布置在人流步行线边上。因为很少有人会为找一个座而离开主要活动区或步行很长一段路。其他可坐设施如台阶、矮墙、花台,则可以结合环境的景观设计,为偶然的、少量使用者服务,因而它的布置可以比较自由。

    座椅布置的位置,应提供“后背的庇护”。一种基本的布置模式是在道路一侧的凹入空间,或较大空间周边与连通的“龛”状小空间,这种布置能有效减少公共空间可能对座位的干扰,也避免座位区隔绝于公共空间之外。

    成组布置的座位相互之间的方位或朝向关系,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围合向心的布置能满足某些情况下小群体活动的需要,但并不适合多数情况下两三人或单人就座的要求,往往造成座位资源的浪费。围合向外的布置比较实用,但又不易多人的交谈。

    就座设施的舒适性与人体工程学的关系密切。带靠背及带扶手的座椅最受人们欢迎;适合就座的台阶、花台的高度在30至40厘米之间,深度在40至55厘米之间。木质座椅通常是较好的选择,新型复合材料适应性比较广泛。间隙过大的条状或网状座位,会影响舒适性,不宜久坐。
 
   
  (编辑:钻天杨)  
暂无相关文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