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舫,是仿照船的造型在园林湖泊中建造的一种建筑物。其主要作用是供人们在其内部游玩,观赏水景。因其像船但不能移动,所以也叫“不系舟”。
舫常建于水面开阔处,一般二面或三面临水,有时也会四面临水,此时则设有一小桥与陆地相连。
我国江南地区,湖泊罗布,河港纵横,自古以来就以船舶为重要的交通工具,人们对船舶颇有感情。而江南园林又多以水为中心,因此,庭园的主人很自然地希望能创造出一种类似舟船的建筑。水面虽小,划不了船,却能令人似有置身于舟楫中的感觉。于是,舫这种园林建筑诞生了。
舫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船头、中舱和尾舱。船头设跳台,似甲板,常做成敞棚式;中舱常做成下沉式是舫的主要空间,供休息和宴客使用,两侧常设长窗,以便视线通透;尾舱一般作成两层,下实上虚,设有楼梯,上层供人们休息、赏景。
在江南园林中,苏州拙政园的“香洲”、怡园的“画舫斋”,作为舫的建筑形式,具有独特的风格。此外,苏州狮子林、南京太平天国王府花园及四川等地的一些园林中,都可以看到明清时代建造的舫的遗迹。北方园林中的舫是从南方“引进”过来的。清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对江南园林颇为青睐,希望在北方园林中创造出江南水乡的景致。因此,在圆明园、颐和园等皇家园林的水面上都修筑了石舫,以满足“雪倬烟蓬何碍冻,春风秋月不惊澜”的意趣。
现代园林中的舫,在形式上有所创新,材料多哟内个钢筋混凝土,色彩也更加丰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