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这些天,青岛体育街成了刘文明老人每天必须要转悠的地方。每天一大早,家住威海路的刘大爷都会步行到这里,或是在1000平米的老人路径区悠闲地溜达,或是在四联健身器上伸伸腿,锻炼一把,偶尔兴致上来了还会走进羽毛球区,跟年轻人打打羽毛球……然而,一年以前,青岛体育街所在的北仲路河道还是一条垃圾满地、污水横流的臭水沟。2007年,青岛市对这条臭水沟进行了彻底整治,如今这里已成为一条深受市民欢迎的体育健身街。
由昔日臭水沟到今天体育街,北仲路河道的变迁也是青岛"以奥筹促进发展、以发展助奥筹"工作脉络的折射。迎奥筹备以来,青岛围绕着"新青岛、新奥运"的主题和"有特色、高水平"的目标,奥筹工作与城市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整个筹办奥帆赛的过程成为提高全市各项工作水平的过程,成为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成为加强和改善民生、惠及全市人民的过程。
几年之间,一座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建设的奥帆中心在山海之间崛起,一批与奥运相配套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市建设同期启动,交通旅游、文化体育、医疗卫生、水电气暖、生态保护、节能减排等一大批城市功能项目建成使用,城市承载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通过"四位一体"城市品牌推介,青岛的特色和魅力得到多视角、全方位的展示,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迅速提高,奥运城市形象日渐丰满,"人文奥运"成为城市文化的新内涵,"帆船之都"成为现代青岛的新形象--青岛,一个奥运城市的激情与风采将在今年尽情挥洒。
营造整洁一流的市容环境
⊙市容环境是否整洁有序,交通环境是否顺畅便捷等影响着人们对青岛的综合评价
市容环境是一座城市的直观"脸面",是决定外来者对一座城市印象的先决因素。因此,作为一座奥运城市,除了向世界展示一个"有特色
高水平"的帆船赛事外,青岛首先呈现给世界的应该是整洁优美、和谐有序的市容环境。为向世界呈交一份出色答卷,近年来,青岛以实践"绿色奥运"为契机,在环境、交通等多方面全面发力,全面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启动了生态市建设,实施了"蓝天碧海"行动计划,对水、大气、噪音等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治理,同时,积极完善城市功能。尤其是在奥运基础设施的配备、奥运赛事的服务及城市环境的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改善。但距离"有特色,高水平"的目标,还有不少方面需要改进和完善。
"目前浮山湾周边的海域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海洋环保方面的任务依然艰巨。"家住闽江路的市民刘立明提出,前海一线特别是浮山湾海域陆源排污的监督管理力度还应加大,坚决杜绝前海排污企业违法超标排污,确保比赛海域水质达标。
目前,全市拥有机动车辆已超过130万辆,预计赛事期间每天入市车辆约8800辆,市区沿海一线道路交通流量将趋于饱和。"这将给青岛带来很大的交通压力。"青岛公交集团职工张蓉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关部门应提早着手研究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全面营造礼仪青岛、文明交通的城市形象。张蓉建议,赛事期间企事业、学校等单位实施错时上下班,私家车实行单双号行驶,严查车辆乱停现象,以确保城市交通的安全、畅通。此外,市民王蕾提出,目前很多道路交通标识有待改进。建议在机场、火车站等场所处增设一些交通引导牌,对一些带有标志性的景点、建筑物进行提前引导。另外,还要加强对单行线、禁止左拐弯等交通管制区域的"前期"引导,即在这些被管制区域之前的路段提前增设管制指示牌,提醒外地游客提早避行。
形成和谐有序的社会风尚
⊙市民规则意识、窗口单位服务水平等需提高,市民学外语、迎奥运的社会氛围还需浓厚
城市软环境的好坏对于奥运城市的形象展示显得至关重要。目前,青岛在软环境改善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表现在广大市民的规则意识和窗口行业的服务水平等多方面。为此,青岛要进一步改善城市软环境建设,就要切实抓好社会公共秩序建设,在全社会广泛树立起法律意识、公德意识、秩序意识,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行车走路遵守交通规则,观看比赛做文明观众,在公共场所遵守秩序等等。从这些具体问题抓起,从每一个人做起,养成文明礼貌习惯,形成文明礼让、安全有序、畅通和谐的社会公共秩序。
"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参与奥运,人人关注奥运,人人奉献奥运的浓郁氛围,是一个奥运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市委党校王祖康教授认为,要增强奥林匹克文化的辐射力,传递一个奥运城市的风采,要在市民中深入广泛地开展奥林匹克文化宣传教育,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传播奥林匹克知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浓郁氛围。让市民百姓体验奥运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奥林匹克成为一个全民共享的盛大节日。
"希腊不是一个说英语的国度,但雅典的整体英语水平普及程度较高,在雅典的大街小巷,随便一个人都可以说几句英语,出租车司机基本都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这也是雅典奥运会进展顺利的原因之一"。市民薛风平、王义、王灵敏等提出,奥帆赛期间,大量外国友人进入岛城。这在客观上对青岛国际化的语言环境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青岛应以学校和社会并重,大力开展扎实推进"市民讲外语活动",有计划地组织一系列外语专家公益讲座,增加语种,丰富内容,形成品牌。开设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趣味英语普及活动,如举办"外语游园"、外语茶座等,形成浓厚的学外语、用外语氛围。
塑造奥运气息浓郁的城市风貌
⊙带有奥运烙印的特色设施将展示一个奥运城市的"奥运细节"
作为一座奥运城市,随处可见的各类奥运元素应是弘扬奥运文化、展示市民迎奥热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市民建议,青岛应以城市交通枢纽、城市广场、标志建筑及奥运场馆周边区域等为重点,规范各类标志、标识、广告,为城市景观注入奥运元素,形成一批奥运景观、奥运文化社区、奥运主题公园等奥运文化场景。
"可以在奥帆中心或奥运文化广场附近命名一条奥帆路,并进行有奥运特色的美化装饰。"退休教师门秀山提出,还可以在路旁建一座乘风破浪帆船的雕塑,这条奥帆路的街道周边也可以渲染上奥运特色,如花卉可以摆成奥运五环标志等。市民王振焕则建议可以选择奥帆赛临近的五条相互交叉的街道,以五种奥运色彩的沥青铺地面,突出青岛奥帆赛的奥运氛围。
青岛出版社编审雨田认为,编制一本奥运手册在奥帆赛时送给中外来宾对于城市品牌推介也大有裨益。这本"奥运手册"应通俗易懂,适合各国来宾和群众阅读,让读者一看就能了解青岛这座城市衣食住行的大致轮廓。奥运手册可将奥帆赛举办场地、赛事规模、比赛路线、交通设施、场馆建设、海外招商、民俗文化、文化交流、风俗礼仪等作出介绍。
亮出闪亮的志愿者名片
⊙志愿者们用微笑与服务传递出一座奥运城市的盛情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否拥有热情好客懂礼貌的市民、真正懂得奥林匹克精神的观众以及有高度奉献精神的志愿者,是评价一届奥运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青岛奥帆赛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更是展示一座奥运城市对于奥运关注度的一扇窗口。
"志愿是一种精神,而不是一个角色,成为志愿者,不仅要有奉献精神,还要对奥运的知识、文化有所了解。"2008奥帆赛水上救生预录用志愿者、青岛工商银行山东路支行职工李存义说。"根据惯例,奥运会举办过程中90%以上的服务都由志愿者完成,这些幕后英雄成为展示一个城市精神风貌的人文景观。"他建议志愿者培训时应进一步强化奥运文化素养的注入。届时,来青友人除了感受到志愿者微笑服务和高素质表现之外,也将感受到一个奥运城市的市民对于奥运文化的接纳与传承。
"奥帆赛期间,希望看到更多老龄志愿者的身影。"青岛市老年志愿者王桂云表示,青岛一些退休老同志身上依然散发着人老心不老的精神,至今仍活跃在文明指路、环卫巡访等领域,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着余热。奥帆赛作为一个全世界都瞩目的重大节庆活动,理应尽可能多地吸纳一些老年志愿者,展示具有青岛特色的志愿精神。青岛新市民之家负责人陈明钰则表示,奥帆赛志愿者在招募时,可以适当组织一些新市民专场招募,发动一些新市民团体参加,此举还可以提高新市民的整体素质。
倾力打造"帆船之都"城市品牌
⊙要广泛开展包括帆船运动在内的群众体育活动,加快帆船专业人才的培育、引进
百年奥运与百年青岛结缘,奥运使青岛更加生动,让青岛因为帆船而拉近与世界的距离。帆船已成为这座城市中最为时尚、激情、动感、向上的元素,增添了城市灵动的魅力。借奥运会帆船比赛契机,将青岛打造成"帆船之都"并呈现给世界,这也是奥运给青岛这座城市带来的提升。
近年来,围绕着"帆船之都"的目标,青岛市积极抓好帆船赛的场馆建设,建成了世界一流的帆船中心,先后实施了帆船运动普及的"双千计划"和"千帆竞发2008"活动,为构建"帆船之都"提供了坚实基础。"青岛要着力打造并展示帆船之都城市品牌,就要紧紧抓住2008年奥帆赛和各种国内外帆船赛事的契机,加快普及帆船运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市文化局局长、市推进人文奥运工作办公室主任姜正轩表示,普及帆船运动,发展帆船文化产业,建立以奥帆基地为中心的滨海文化设施,构筑后奥运时代的文化体系,突出体现青岛滨海文化的独特性,尽情展示帆都魅力应成为青岛下一步着力的重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