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浑壮观的安塞腰鼓
安塞著名的民歌手在首届中国·安塞黄土风情文化艺术节上同台献艺。
农民画
源远流长的安塞民间艺术,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传承与发展,在新中国进一步发扬光大,特别自改革开放以来,安塞腰鼓、剪纸、农民画、民歌等民间艺术犹如枝枝奇葩争奇斗妍,在全国乃至世界面前频频露脸。从为《黄土地》、《延安颂》等50余部影视作品配镜表演,到参加农运会、亚运会、世博会、迎香港回归、建国50周年大庆、柏林亚太周活动……腰鼓打出了豪气,绘画描出了秀气,剪刀剪出了灵气,民歌唱出了喜气。就是这古老的乡土艺术,让这个仅有2950平方公里土地、16万人口的山区小县,在国内外声名远扬,如今安塞作为保留、承传中华民族古老优秀民间文化最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之一,已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绘画画乡、剪纸之乡、腰鼓之乡”和“全国文化先进县”、“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这些荣誉是勤劳质朴、不屈不挠的安塞人民和热爱安塞文化的艺术工作者,在永不止息的奋斗中创建的。
这份名气是安塞民间艺术精英用热血、智慧和汗水铸造的。“怀揣剪刀走世界,背起腰鼓闯九州。”
“山歌好比没梁子斗,多会想唱多会有。”
古老的民间艺术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滋长、兴旺。从幼儿学童到古稀老者,鼓、唱、剪、画、绣,能人代代出。他们就是真正的艺术原创者,他们就是安塞文化的历史演绎者。
的确,如果你未曾亲眼目睹,亲身感受,真的难以想象和体会到,那一个个目不识丁的庄稼汉子和婆姨女子,唱起信天游那般高亢悠扬、一往情深,打起腰鼓时那种激越奔放、撼山震岳,还有拿起剪刀会剪纸,拿起彩笔会作画、拿起泥巴会雕塑、拿起针线会刺绣的灵秀与聪慧。在城市的演艺台、在乡下的农家小院观赏他们的表演和创作,每一次都会有新奇感受,每一次都会为之沉醉、为之自豪。
安塞民间艺术带给安塞的不只是荣誉,也不只是艺术本身,最可贵的是它所激发的生机与活力,是安塞人意识的更新和思想的进步。过去人们往往习惯用“憨厚、老实、迟钝”这些词汇形容安塞人。而现在的安塞人可以说鲜活起来了。随着腰鼓、剪纸、绘画、民歌在国内走红,在国外扬名,安塞人看到了大世界、看到了大发展,人们切切思变,向着更高更远处放眼。比如说,1998年,当许多城市人对因特网还不甚熟知时,农民剪纸艺术家白凤莲,这位70多岁的老太太,自费申请到省城因特网陕西总网址制作了她的剪纸网页,在因特网作宣传和推销。思想认识、价值观念的转变,带来的是抢抓机遇的信心和勇气,是谋求发展变化的决心和思路。铸安塞文化品牌,促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共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安塞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犹如安塞腰鼓跨步前行。安塞的城市建设、城市品位在变化,安塞的山川在变美,安塞的投资环境在变好,安塞的石油产业、大棚蔬菜、白绒山羊、优质苹果也随着文化产业一起壮大。
“让安塞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安塞”。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加强文化建设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决定》,要求全县上下坚持“挖掘、整理、研究、提高、发展、创新”方针,把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发展、转化成为特色文化产业,全方位多层次打造安塞文化品牌,全面营造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力争形成特色鲜明、氛围浓郁的文化产业格局。
9月下旬举办的“首届中国安塞黄土风情文化艺术节”,旨在搭建一流的文化艺术展示平台,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全县对外文化交流,提升安塞文化形象,以特色文化带动旅游业发展,以安塞文化的深远影响吸引外商外资,真正把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把文化产业培植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进而更好地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