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洪剑明
日期:2005年9月7日 |
|
|

途经京郊顺平路杨镇段的商客难以想像,在距离这段熙熙攘攘的闹市区仅两三里路的地方,有一片美丽而宁静的湿地,一处野生动植物的乐园。2002年春节,我第一次来到这片壮观的荒野,立刻被惊呆了。从那以后,我们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杨镇苇塘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课题组就与这片茂密的芦苇荡结下了缘分。
秋天是候鸟迁飞的季节,也是这片湿地最热闹的时候,成百上千的绿头鸭、斑嘴鸭千里迢迢从俄罗斯和中国东北飞抵此地,香蒲池塘、芦苇丛中到处都是鸟的身影。仅仅一天我们就记录到绿头鸭1500只,斑嘴鸭200多只,环颈雉(俗名野鸡)一年四季都可见到。
在张网统计的苇地里,一群群小鸟不断从我们头顶和身边掠过。我们亲眼见到了绿翅鸭、赤麻鸭、苍鹭、红头潜鸭、白尾鹞、红隼、纵纹腹小鸮、雉鸡、黑水鸡、矶鹬、珠颈斑鸠、普通翠鸟、灰头绿啄木鸟、大斑啄木鸟、凤头百灵、布莱氏鹨、树鹨、灰椋鸟、白头鹎、喜鹊、小嘴乌鸦、红点颏、蓝点颏、北红尾鸲、斑鸫、棕头鸦雀、黑眉苇莺、黄眉柳莺、大山雀、沼泽山雀、金翅、普通朱雀等近50种鸟。
冬季,芦苇荡恢复了宁静,但鹞、隼、鸮等猛禽则异常活跃,天空中随时可见它们矫健的身影,时而盘旋,时而滑翔,时而俯冲下来擒拿猎物。秋冬季的野鸡、仓鼠等是它们上好的滋补品,它们则是这片湿地最高傲的主人,雄踞食物链金字塔的顶端。
猛禽种类繁多,说明它们有充足的食物来源,表明湿地保持了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完整性。我们在苇地中巡查时曾发现被鹰吃了一半的雌野鸡。当我们沿着布满野鸡足迹的小径巡查时,又发现1只鹰正在树梢上虎视耽耽地注视着雪地上的3只雄野鸡。只是由于我们这些不速之客的出现,鹰才放弃了就要到嘴的午餐。我们拍下了鹰和野鸡同在一张画面的照片。在严冬,苇地中还活跃着成群的棕头鸦雀、银喉长尾山雀,堤埂上的杨柳树林里不时有灰椋鸟、喜鹊、戴胜、大斑啄木、绿啄木、斑鸠们飞进飞出。
早春二月,成百只绿头鸭、斑嘴鸭首先飞临湿地,随之而来的是近百只银鸥、数百只凤头麦鸡。4月中旬,凤头麦鸡数量达到上千只。清晨和傍晚,它们浩浩荡荡地飞上蓝天,奋力鸣叫着,愉快地盘旋,跳起了春天的舞蹈。寒鸦过路的时间虽然短暂,但落下时却能把成片的柳树染黑,用铺天盖地、遮天蔽日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此时飞抵湿地的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枕鹤、大天鹅和鸳鸯等,鸿雁、豆雁也常常不期而至。
春天的湿地里最多的是各种野鸭和鸻鹬类鸟,有绿头鸭、斑嘴鸭、琵嘴鸭、翘鼻麻鸭、赤麻鸭、赤颈鸭等。十几种鸻鹬类鸟里最美丽的要数黑翅长脚鹬,长嘴黑帽白围巾,黑衣白裙,再配上一双高挑的红腿,在翠绿色的蒲塘中款款而行,堪称靓鸟。
5月中旬,苇塘进入最繁忙的季节,十余种鸟类在此繁殖。数量最大的当数大苇莺。在苇塘的任何角落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苇地里、蒲塘中、天空上到处回荡着它们的春之声组曲,其美妙动听只有当你置身其中,闭上眼睛,用心聆听时才能真正体验。其实这是它们的占区行为。经测算,在此繁殖的大苇莺有2000对以上。
5月下旬,绿头鸭、斑嘴鸭妈妈们开始率领新生的鸭宝宝们游弋在蒲塘和芦荡水道中。而此时,大杜鹃正忙于在大苇莺的巢中产卵,然后由大苇莺代其孵化和养育子女。夏季,杨镇湿地鹭类种类较多,常见的有夜鹭、苍鹭、草鹭、池鹭、小白鹭等,今年夏季由于西塘放了水,吸引来近百只小白鹭前来觅食。
我们在这儿记录到的鸟共达126种,即使非典肆虐期间,鸟儿也照常光顾。估计这片湿地中,鸟可能有150种之多,占北京市鸟类记录近一半,可算是北京境内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20多年来北京的湿地不断消失,只有杨镇苇塘湿地在当地政府和百姓的精心呵护下保留了下来,成为北京近郊绝无仅有的一处半荒野型湿地。伴随着北京湿地保护行动规划的落实,相信这块美丽的湿地能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如今,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杨镇一中和牛栏山一中在这里创办了北京湿地学校,使这块美丽的地方成为社会公众的环境教育基地,成为大、中学生的校外课堂。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