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来源:游友网
日期:2007年2月4日 |
|
|

李冰陵--李冰和大禹一样,是因水而生的。
大禹,这个夏代的部落酋长,这个出生在广柔石组、活动在九联坪(什邡)丛山中的羌氐族青年,是他,疏通了九河,凿开了巫峡,让四川内海所著之水归入长江流向东海。
李冰,这个秦代到任的蜀郡郡守,是他“岷山导江,东别为沱、二江于成都之中”——汉理好内外二江,成为恩泽万世、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导洛通山,洛水出瀑口,别江、郫,会新都在渡”——疏通洛水,打开洪水堵塞的瀑口,在高景关下设平梁,分流入朱、李、火三堰,在什邡平原十河分流。大禹治水,历史太久远了,痕迹已成自然,而李冰的都江堰,朱李火堰,却赫然于世,年年月月造福于成都平原。四川有“天府之国”美称,其功芝是要记给李冰的。为李冰修一座陵墓,全国人民都是想得通的。
李冰陵园在什邡洛水镇章山。2200多年前,已近晚年的李冰,累死在什邡洛水的治水工地上。有专家考证,李冰本就是什邡人,属蜀山氏后裔,古今人们都有落叶归根的习惯的。便不管怎样,能留驻一个伟大的英魂,章山有幸。
章山,距什邡20公里,距洛水镇2公里,有公路和铁路经过山下。李冰陵园就在章山册麓。它是一座富有文化历史内涵的纪念性园林,是一处木朴凝重、含秦汉风格的建筑群。
陵园本区位于章山的李家山,东北方向有高景关瀑口、朱李火堰和洛水(石亭江)河道;陵东的黑龙沟和陵西的沸泉陵两水交汇陵前,注入李公湖。站在这高高的山上,什邡的水涝旱情、耕种收获,一切都可以关照了。
陵区占地360亩,北靠后城山,东邻峰顶山,西连佛爷坪,南瞰神牛岭,从南向北地势渐高,从山门牌坊进,上九龙陛1000步石阶,然后坐下,看山水走势或思考一些问题,这符合李冰的性格。
陵园建构以直上山顶的石阶为中轴线,北枕大山,两侧峰岭左辅右,山顶墓压居高临下,天门开阔,地户紧闭,水口卫门,气象肃穆庄严,如天造地设,俨然王陵气派、占尽风水宝地之妙机;建筑恢宏大气,又得秀山灵山之陪衬;景区内牌坊、湖泊、道路、桥梁、雕塑、殿堂、亭阁、陵墓皆巧借地势,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表明出水文化、石文化的艺术特色。还有石刻题词有江泽民总书记的亲笔墨韵、有张爱萍将军的遒劲手笔。这些,都是李冰应该受用的。
李冰治水的事迹,2200多年了,历史有些模糊不清的地方,要借陵园建构告诉后人,以便睹物思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