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来源:游友网
日期:2007年5月31日 |
|
|

方广寺位于莲花峰下,建于梁武帝天监二年(503年),历经兴废,明代崇祯年间,堵允锡与王夫之兄弟等又进行了修缮。寺有正殿和祖师殿,寺侧有“二贤祠”,专为纪念南宋朱熹、张式到此游览和讲学而建,寺周围有黑沙潭、黄沙源、石漳潭、白沙潭等,黑沙潭有宋徽宗题写的“海南龙湫”石刻。
据《南岳志》载: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五零三年)。南岳高僧之一的惠海来到这八座青峰围绕的狭长山谷中,见此地与世隔绝,岩壑幽邃,就在这里结草为庵。据《一统志》载:一天,惠海正在庵中诵经,忽然有五位身材伟岸的壮士求见。来人面容各不相同,分青、黄、紫、白、黑五色,都身穿白袍。五人请求惠海和尚允许他们听经学佛。惠海问他们是何方人氏,他们回答说是南岳山中的五位龙神,如果允许他们听经,他们愿意让出一块平地,献给惠海建造寺院。惠海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当天晚上,山谷中乌去骤起,霎时雷声隆隆,大雨滂沱,传来阵阵“哗啦啦”的响声。第二天清早,惠海起来一看,只见山下出现一块宽敞的平地。惠海到处化缘募捐,在这块平地上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寺名方广,寓佛法“十方广布”之意。这就是《南岳志》上记述所谓“五龙听经,平沙献地”的故事。
公元1167年,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应湖南提刑张栻的邀请,到长沙岳麓书院讲学。就在这年冬天,他们踏雪来到南岳,朱熹此时不禁诗兴大发,七在之内,二人互相唱酬,作诗149首。其中三分之一的诗篇是在方广寺写的。后人为了纪念他们这次胜游,特意在方广寺旁修建了二贤祠,并将朱、张的神主供在祠中的嘉会堂上,让他们永享儒家的香火。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