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来源:东南网
作者:张静
日期:2018年1月12日 |
|
|

嵩口老街
在遥远的福州市永泰县西南部的大山里,有一座嵩口古镇,被山水滋养千年,宠辱不惊,繁华过尽,满目沧桑与厚重,用带着悠远的历史声,向走进她的人娓娓道出一个又一个的遥远故事。
嵩口古镇历史悠久,古称嵩阳。元代至正年间设立的漈门司,在明万历时移至嵩口,称“嵩口司”。
明清时,嵩口商业进入初级集市阶段,物资丰富,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并逐步形成赶圩习俗。每逢农历初一、十五赶圩日,周边三县五乡的民众蜂拥而至,交易农副产品,人数高达万人以上。
在当地,称赶圩为“交流”,即为货物流通的生动地方语言。民国五年,全省首家乡级商会在嵩口诞生,确立嵩口商贸重镇地位。民国十五年,嵩口自行发行纸币,促进商品流通,还设立税卡和鸦片专卖局。
经过历史的洗礼,至今留存下的明清古民居多达一百二十多座,它们保存了明清富有南方特色的古民居全木结构、土木结构建筑风格,以及南方祠堂、古寨等建筑特点,保存有精美木雕、砖雕以及石雕等古代雕刻艺术,成为一个民间古民居博物馆。据说因为木雕工艺罕见,有专家曾半月来三次。
进入嵩口古镇内,绕过新修的柏油大马路,走进窄窄的小路,便能走到一处名为“嵩口服装古街”的地方。门墙斑驳,屋瓦破落。细长的宋体字还留着上世纪的气息。在一家古老的店铺内,老奶奶抚摸着纹路细密的老花布,嘴里小声念着要缝制一件新衣服。
古镇最有名的地方当属德星楼,一处古渡码头,旧时的货物转运到福州,都是从嵩口古镇进行周转,通过水路到达,进进出出都是经过这座码头。如今,码头上很多建筑都摇摇欲坠,为了安全与美观,那些数百年历史的老房子架起了竹梁进行修缮,犹如年迈的老人拄上了拐杖。
古镇内还保留着古老的线面制作传统,家家户户都在自己的大院内晒制线面。那细长洁白的线面,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为细长,所以又称长寿面。
2008年10月14日,嵩口古镇被国家文物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成为福建省第三、福州市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至此,嵩口古镇的当地人开始意识到这些对于他们随处可见的古居而对于社会而言,却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开始对一些古民居进行小幅度的修缮,同时改善自己的住宅,使得整个村镇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提高。
走出那一座座古民居,心中感慨不已。旧时人事,如今空空。
看向大樟溪的对岸,树也葱葱,水也葱葱。古镇在这幽静的山水间,美得让世人差点忘了它的存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