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崀山的得名来自远古的传说,相传当年舜帝南巡,路过崀山,见此处山水奇异,便赐一“崀”字,意即良好的群山,新华字典因此为“崀”字作了专注。崀山的丹霞地貌品冠全国,是继张家界后发现的又一颗璀璨的风景明珠。
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世界上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我国分布最广,又尤以崀山为中国丹霞地貌峰景区中丰度和品位最具代表性和最优美的景区,以完整的红盆丹霞地貌计,居全国第一,是一座天然的丹霞地貌博物馆,被地质专家们誉为“丹霞之魂、国之瑰宝”。
景区景观以丹霞和丹霞—喀斯特混合地貌的峰、峦、谷景观为主,以雄、奇、险、秀、幽、雅为特色,同时又渗透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民俗风情,有如下几大特征:奇特的石景峰景、险峻的岩壁石巷、迷人的江流瀑布、幽深的峡谷深山、神秘的山寨文化、悠久的宗教传说、纯朴的民风民俗。

特别其中的“崀山六绝”更是堪称世界奇观:第一绝是天下第一巷,位于天一巷景区,全长238.8米,两侧石壁高120—180余米,最宽处0.8米,最窄处0.33米,可谓世界一线天绝景;第二绝是八角寨鲸鱼闹海,位于八角寨景区,俯视峡谷,浮云飘渺,奇峰异石,时而露出头尾,恰似千万条鲸鱼在海中嬉戏;第三绝是将军石,位于扶夷江景区,海拔399.5米,石柱净高75米,周长40米,沿扶夷江漂流而下,只见将军石背负青天,下临扶夷江,昂首挺胸,披星执锐,虎虎声威;第四绝是骆驼峰,位于辣椒峰景区,峰高187.8米,长273米,有两处凹陷,分成骆驼头,骆驼背峰和骆驼尾,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第五绝是天生桥,桥墩长64米,宽14米,高20米,桥面厚度5米,全桥呈圆拱形,划天而过,气势磅礴,被誉为亚洲第一桥;第六绝是辣椒峰,位于辣椒峰景区,高达199米,头大脚小,恰似一只硕大无比的辣椒。
构成崀山丹霞地貌的岩层是形成于距今9000至6500万年间的晚白垩世的陆相红色碎屑岩系(砾岩、砂砾岩),岩石中北北东向与北北西——近南北向网格状垂直节理极为发育,这些是构成莨山地区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与空间条件。由于处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雨充沛,地表径流发育,流水侵蚀作用及其诱发的重力作用,是丹霞地貌形成的主要外营力条件。莨山地区重力堆积发育,它们常构成个景的坡面,有的巨石还形成有观赏价值的景点(如蛤蟆石、美女梳妆等形象石)。然而,不少个景由于垂直节理发育加上单斜岩层层理,而出现临空危岩,有的顺层理方向临空,有的顺节理方向临空,如斗篷寨、将军石、蜡烛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