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来源:游友网
日期:2007年6月7日 |
|
|

波月洞镶嵌在冷水江市北郊太一山西麓。太一山,相传为古神东方太一住之寺,故此得名。站在冷水江市同兴乡位置遥遥西望,太一山与邻近的白石岭、野鸡坡连成一片,酷似一仰卧美女,故这一片又称为美女山。只可惜中间被岩里峭壁拦腰截断,留下了一个永远的遗憾。关于岩里峭壁,这里流传着一个古老而又悲壮的故事;相传伏羲死后女娲改嫁给了东方太一,两人在太一山上居住下来。这里古木参天,山青水秀,更无尘烟纷争,两人相亲相爱,日子过得美美满满。但好景不长,几年后,尢朝南方大喊,请东方太一急往救援。东方太一应声而起,欲往北助战。女娲情知此去凶多吉少,出于恩爱,她死死拖住东方太一的腿不让远征。尤远远看到儿女情长的一幕,气得七窃冒烟,大叫一女子误我!"将手中板斧往南一扔,板斧不偏不倚落下来,将女娲拦腰砍成两截,方使东方太一脱身。但因女娲阻挡出征耽误了时间,东方太一赶至涿鹿时,尢已身首异处。而女娲也因了尤的一板斧,落了个尸身不全,永远卧在冷水江。太一山在女娲的双乳部分,波月洞,则深潜于女娲的股沟之中。
波月洞的奇观形成,始于距今两千八百万的新第三纪前后。那时的冷水江高湿多雨为岩溶形成提供了自然条件。在此之前,频繁的地壳运动,在地表层造就了大量的孔隙和断层。含二氧化碳的地表水沿岩层孔隙、裂缝向下渗流时不断溶蚀周围的岩石,水中含有较多的重碳酸钙,进入洞穴后,由于湿度、压力均发生变化,部分二氧化碳溢出,重碳酸钙分解形成碳酸钙沉积物,再从洞穴缝隙中滴下,经千百万年的凝积,成为石帘石幔。随水滴下来的沉积物堆积为石钟乳,幻化为千姿百态的石幔石帘与石笋。石幔石帘一年年往下长,石笋一年年往上长,又经千百万年的积累,上下相连,形成石柱;飘雾中携带的碳酸钙,不断积附在石笋、石壁、石堆上,形成颗颗"杨梅"、串串"葡萄"、丛丛"珊瑚"和"朵朵"海石花";形成中,金属离子的参与,赋予了它们五光十色的外貌。大自然实是一位神奇的艺术大师,它留给人类一座瑰丽无比的艺术宫殿。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