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峄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号称“小泰山”。她雄峙于历史文化名城--孟子故乡山东邹城东南10公里处,因山中怪石万迭,络绎如丝,故名峄山。
她北衍泰山之灵秀,东引沂蒙山系之诸峰,西瞰微山湖之银波,峄山虽方圆10余公里,海拔仅582.8米,但却以奇石叠垒,洞幽玲珑,集泰山之雄,黄山之秀,华山之险于一身的独特个性,与五岳之首的泰山斗美,更以“奇、秀、灵、险”而名扬四海,故有“岱南奇观”之称。
《孟子尽上心》日:“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东山,即指峄山。它雄峙于邹城市东南10公里处,104国道及京沪铁路东侧,自然景观优美奇特,素有“岱南奇观”,“邹鲁秀灵”之美誉。

峄山的灵气,源于目不暇接的五大奇、八段锦、九龙洞、十二福地、二十四景、三十六洞天等。众多的景点,使峄山集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华山之险于一身,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自然美景。山上怪石堆垒,孔窍幽邃,泉涌云间,峰插天表,古木苍郁,杂花若锦,登临凭眺,移步异景,引人入胜。
峄山的奇特在于其罕见的巨石景观。山上的花岗岩巨形石蛋群,华丽的石林及奇形怪状的花岗岩滚石形成各种天然群雕,玲珑剔透,神奇秀灵。
峄山人文景观十分丰富,在《书经》、《诗经》、《太平御览》、《史记》等历史典籍中多有记载。峄山之阳有春秋邾国故城遗址,峄山之阴有属大汶口文化的野店遗址。儒家创始人孔子曾在峄山讲学,现留有“孔子登临处”石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首登峄山,留下了“秦峄山碑”,为研究中国书法之珍品。刘邦、乾隆、孟子、李白、杜甫、欧阳修等帝王将相、文豪名擘,都曾登临峄山,留下了许多瑰丽的诗文墨宝、碑碣石刻,形成了丰富的文化积存。道教的随山派、清静派、龙门派及佛教僧徒都曾在峄山清心修炼,历代仙曲贯耳,因而道家称峄山为“妙光洞天”,僧佛则名峄山为“绎诗之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