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来源:奥利网
日期:2007年6月28日 |
|
|

万木林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建瓯市房道乡境内,占地面积1600亩。万木林营造始于元末,是元代乡坤杨达卿用“有于吾山种木一株者酬之半粟”的办法,募集乡人在杨家祖坟地大墩山植树营造的。数年之后,这里树木茂盛,蔚然成林了。1958年国务院颁令万木林为重点保护的国家封禁林。近年来,前往考察、观光的人日趋频繁。
万木林里生长着茂密的亚热带林木。苍劲挺拔的云杉直指大际,碗口粗的古藤悬空盘绕。林中樟、楠树种尤多,最大的黄樟胸径达181公分,树高34米,已有600多年树龄。还有肉桂、观光木、石梓、江南红豆杉、鄂西红豆树等珍贵稀有的树种。万木林盛产香菇、黑木耳、白木耳和党参、金不换、鸡血藤、八角金盘、五味子等。林中栖息着国家重点保护的猕猴、隐角鹿、黑狗熊等稀有动物。万木林既是开展林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适宜于参观游览的森林公园。
万木林原名大富山,是人工植造的古老森林。元顺帝至正年间(1341~1368年),"岁值大歉,乡人乏食",当地富绅杨达卿为赈济饥民,声称"有于吾山种木一株者酬之斗粟",招徕乡民在其祖坟山种下一片杉木林。后其孙杨荣在明朝官至大学士、工部尚书、太师,这片林子便被官家和杨氏宗族当作风水林地屡加扩大,并奏请朝廷下令封禁,历代相传。历经600多年的封禁保护,万木林群落发生自然演替,导致派生群落(杉木林)的退化,原生群落的复生,发展成林相复杂、高度郁闭、世代同堂、季相稳定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据不完全统计,林内有树木58科、138属、260种,还有药用植物420余种,动物150多种,昆虫1000多种。森林群落主要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杜英科、金缕梅科和冬青科组成,其中有观光木、石梓、沉水樟、花梨木、天竺桂、闽楠、单性木兰、江南红豆杉、鄂西红豆树等12种国家保护珍稀树种。最大的一株沉水樟围径达540厘米,高36.5米。珍贵药材有七叶一枝花、鸡血藤、何首乌、金不换、马兜铃等。珍稀动物有国家一级保护的黄腹角雉,二级保护的穿山甲、白鹇、蛇雕、猕猴、黑熊等10多种。林中有许多奇树,其中一对"鸳鸯树",树干颜色一红一绿,恰似"红男绿女"在林中相依相偎。
万木林有"亚热带动物基因库"和"森林公园"之称,以典型的亚热带森林景观、丰富的生产资源吸引大批游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