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风景名胜 | 生态湿地 | 城市景观 | 人居景观 | 名园鉴赏 | 摄影园地 
类 别:
关键字:
 
景观频道首页 >> 风景名胜 >> 自然保护区 >> 正文
 
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来源:奥利网 日期:2008年1月4日
 
 

    鸡公山保护区位于海南省南部信阳县南约20公里处,地处大别山支脉,西与桐柏山遥相对峙。

    保护区为低山丘陵地带,地质切割强烈,多断层岩,断块山,断层谷等,形成了绚丽多姿的青峰异石与瀑布流泉。整个山体为南北走向的一条大山岭,主脉——老岭贯穿南北,山岭两侧分出若干条向东或向西延伸的小山岭或沟涧,最高峰篱笆寨海拔811米,报晓峰784米,因形似雄鸡引颈长鸣而得名。气候具有南北气候过渡特点,气候温和,年均温14.3℃,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329毫米,无霜期230天。土壤为棕色森林土,土层深度一般为20~50厘米,pH值5~6。山脚及丘陵地带为黄褐土。鸡公山是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瀑布流泉山涧密布,为豫南重要的水源区。

    保护区内植物种类丰富,区内有高等植物1000余种,植物特点是地处亚热带的常绿针阔叶与落叶阔叶林向温带的阔叶落叶林的过渡地带。南北植物区系相互渗透,以华东、华中植物区系成分为主,兼有华北、西南区系成分。 

    亚热带成分的常绿阔叶种类,多见于海拔600米以下的沟谷,如:壳斗科的色石栎、细叶青冈、小叶青冈等,山茶科的短柱柃,海桐花科的崖花海桐、狭叶海桐,木兰科的野八角,樟科的楠木、天竺桂,冬青科的冬青、枸骨等。 
     
    属暖温带植物区系的主要有壳斗科的落叶种,以及榆科、杨柳科、桦木科、蔷薇科、豆科等种。    

    区内天然林面积1817公顷,人工林面积1100公顷。地带性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有青冈栎、白栎、黄连木等。其他常绿针叶林有马尾松林、黄山松林以及杉木、柳杉人工林。落叶针叶林有池杉、落羽杉林;针阔叶混交林有马尾松、麻栎栓皮栎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有麻栎、栓皮栎混交林,枫香、黄檀、小叶朴混交林;竹林半野生桂竹林和人工毛竹林。



    药用植物有300多种,有很多珍贵药材,如:七叶一枝花、何首乌、土三七、五加等。野生果树、花卉较丰富,如猕猴桃、山葡萄、山胡桃、野樱桃、野山楂、山杏、杜鹃、兰花等。保护区内二级保护植物有香果树、银杏,三级保护植物有青檀、厚朴、天目木姜子、楠木等10多种。


(编辑:橡皮树)
 
暂无相关文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