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风景名胜 | 生态湿地 | 城市景观 | 人居景观 | 名园鉴赏 | 摄影园地 
 类 别: 关键字:
景观频道首页 >> 名园鉴赏 >> 国内名园 >> 正文
 
豫园:江南园林中的一颗明珠
来源:古建中国 日期:2017年12月25日
 
 

豫园:江南园林中的一颗明珠

豫园:江南园林中的一颗明珠

    豫园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黄浦区,占地30余亩,具有400多年历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豫园建于1559年,是明朝时期的私人花园,充分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与设计风格,是江南园林中的一颗明珠。如今,它已经成为到上海观光的国内外游客常去的游览胜地。

    始建为孝敬父母  

    豫园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豫园园主潘允端是明刑部尚书潘恩之子,曾任四川布政使。明朝嘉靖三十八年,潘允端以举人应礼部会考落第,萌动建园之念,在上海城厢内城隍庙西北隅(今上海安仁街东的梧桐路、马园弄一带)家宅世春堂西的大片菜畦上“稍稍聚石凿池,构亭艺竹”,动工造园。后潘允端出仕外地,无暇顾及建园,其《豫园记》中说:“垂二十年,屡作屡止,未有成绩。”万历五年(1577年),潘允端自四川布政司解职回乡,便集中精力经营扩修此园,并聘请园艺名家张南阳设计。此后,园越辟越大,池也越凿越广,清万历末年竣工时,整个园子总面积达70余亩。      

    潘允端在《豫园记》中注明“匾曰‘豫园’,取愉悦老亲意也”。“豫”字有安泰、平安之意,可见潘允端建园的目的是让父母在园中安度晚年。但因时日久拖,潘恩在豫园刚建成时便亡故,豫园实际成为潘允端自己的退隐享乐之所。全园布满亭台楼阁,曲径游廊相绕,奇峰异石兀立,池沼溪流与花树古木相掩映,规模恢宏,景色旖旎,为东南名园之冠。      

    历史上数次遭劫          

    明末清初,潘家日趋衰落,园林也日渐荒芜。后来,豫园数易其主,园林分割,景点破坏。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强占豫园,致使“园亭风光如洗,泉石无色”。清咸丰三年(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在豫园点春堂设城北指挥部。起义失败后,清兵在城内烧杀劫掠,豫园遭严重破坏。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进军上海,清政府勾结英法侵略军,把豫园作为驻扎外兵场所,在园中掘石填池,建造西式兵营,园景面目全非。至清同治年间,始又重加修葺。清光绪元年(1875年)后,豫园被豆米业、布业等二十多个工商行业建为公所。民国时期,豫园又成为庙园和庙市。“八一三”淞沪抗战时,豫园香雪堂被日军所焚。至新中国成立前,豫园楼堂亭阁损毁破旧,假山倾塌,池水污浊,树木枯萎,园景湮灭。新中国成立以后,自1956年起开始整修,恢复了30多亩园景。

    今日风采重现      

    今日的豫园有大小景点48处,昔日佳景大都恢复,古老豫园重展当年风采。入园不久就可以看到一座大型假山,层峦叠嶂,清泉飞瀑,宛若真景。假山以武康黄石叠成,出自江南著名的叠山家张南阳之手,享有“江南假山之冠”美誉。点春堂景区,园亭相套,轩廊相连,花木葱茏,泉水潺潺,包括有和煦堂、藏宝楼等建筑。玉华堂前的石峰玉玲珑,是豫园的镇园之宝,被誉为江南三大名石之首,具“皱、漏、瘦、透”之美。据说是移自乌泥径朱尚书园,潘允端认为它是宋徽宗时搜罗的花石纲遗物。内园原名“东园”,本来自成一体,现在辟为豫园的一部分,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占地仅2亩。      

    豫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从建园时即和书画结缘。明代著名书画家王稚登、董其昌、王世贞、莫是龙等曾在豫园赋诗题额、挥毫作画。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高邕、杨逸、钱慧安、吴昌硕、王一亭等在得月楼发起组织的“豫园书画善会”成了海上画派的滥觞。经过多年积累,豫园现珍藏书画、家具、陶瓷等珍贵文物数千件。      

    另外,散布于豫园的许多砖雕、石雕、泥塑、木刻,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十分精致。《神仙图》《八仙过海》《广寒宫》《郭子仪上寿图》等极具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

 
   
  (编辑:珊瑚树)  
·清末家宅:云南建水朱家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