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风景名胜 | 生态湿地 | 城市景观 | 人居景观 | 名园鉴赏 | 摄影园地 
类 别:
关键字:
 
景观频道首页 >> 风景名胜 >> 湖光山色 >> 正文
 
莲花山脉之阴那山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郭毓玲 日期:2006年6月18日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阴那山秀甲潮梅,名播闽粤,与罗浮、南华鼎峙齐名,并称“粤东三胜”。其山巅五峰并聚,称五指峰,最高峰玉皇顶海拔1298米,可以望到潮州、汀州和梅州,有“白云深处望三州”的咏叹。

    山·势

    莲花山脉梅州东段

    广东是地势北高南低,山地、丘陵面积较广。山地主要由三列东北-西南走向山脉构成,最北的一列为南岭山地,第二列为罗平山脉,第三列,就是我们要走的粤东地区的莲花山脉。莲花山脉的山势由大埔向东南经惠阳到香港附近,有很多座主峰逾千米的高峰。

    这一道山脉,斜斜地穿过粤东地区,多座千米以上的高峰耸立,形成一道道屏障,是粤东地区客家、潮汕人民生活的地方。

    而位于梅州以东的阴那山脉,也是莲花山脉的一段。在阴那山的怀抱中,客家人民已生活了千百年。

    山·志

    老僧偏有南楼兴,笑指峰头玩玉壶

    阴那山是梅州首屈一指的胜景名山,从梅县雁洋镇到大埔县西北角的英雅镇坑尾村同属一脉山体。五指峰在阴那山之巅,形如人手,挺拔向上直插云霄。前山有万福寺,后山有灵光寺,都是唐代高僧潘了拳和尚结茅修真的地方。

    当地的资料记载,阴那山秀甲潮梅,名播闽粤,在山上,云雾散开时,可以看到梅州、潮州和汀州,于是有诗云:“五指峰巅极目舒,白云深处望三州。”

    梅州明朝进士李二何年轻时在阴那山读书。住进阴那山灵光寺厢房内,他闲时在山中游玩,曾写下《阴那灵雨》诗:“五指峰前白鹤旋,空中锡卓祖居先。桥横曲涧三株柏,路入曹溪一洞天。听法缘深禽解语,住山岁久俗如禅。甘霖愧负苍生望,云雨分膏且插田。”37岁那年,他不辞辛劳,编写成《阴那山志》。在此期间,他游遍阴那景点,有《月下山中感兴》诗云:“坐稳蒲团一事无,上方月色出扶疏。老僧偏有南楼兴,笑指峰头玩玉壶。”

    现在,梅州客家人的山歌中有《高高的阴那山》描写家乡的山水:“高高阴那山,悠悠梅江水,山歌飘过彩云追;客家的故事,好比酒一杯,梦里醉我千百回……”阴那山,是世界各地客家人对家乡的精神寄托。


    灵光寺掩映在大片绿荫中


    山·记

    云开雾散一刹那

    连日多雨,到阴那山时,雨还是不曾停下。从低处看出,山峰在云雾中时隐时现,愈往高处走,雾气愈浓,到了山顶五指峰,雾气已经把身边的物体全部湮没了。

    

    但偶尔吹来一阵大风,可以看到山间的雾气被风吹走,原本只见模糊的山影,突然间就显示在眼前了。青翠的山林,像是给雾水洗过一般,洁净清爽。在云雾散开的一刹那,我们从高处望去,还可以看到远远的一道白线,闪着光,那梅江绕过。可云雾似乎不想让我们看到更多的美景,只有一瞬间,雾气又把山林湮没,我们又处在迷茫的仙境之中。

    山里的美景,我们只看到那一瞬间,对于阴那山,我们依然有很多神奇的感觉。

    阴那山上全是岩石结构,土壤层不超过薄薄的十厘米,但并不妨碍山谷里生长着浓密的树林。如果从山上海拔一千米处的青云山庄往下走一公里,就可以到达一片原始森林区。这片森林里全是高大的林木,仿如热带的雨林,给人一种神奇的感觉。

    阴那山的神奇之处还不少。山上的工作人员说,每年冬天,这座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山上,竟然可以看到树挂!每天冬天最冷的时候,山上的温度总会降至零度以下,满山的雾气凝结在树木之上,于是形成白闪闪的树挂。一早起床,树木上挂着冰凌,漂亮极了。

    汉壮融合一山名

    让更多人不能理解的还有“阴那山”的名字来源。在客家人的语言中并没有“阴那”的意思,山的东侧大埔一带,更将“阴那”改为“英雅”。在山上工作的当地人小杨告诉我,“阴那这个名字,是原本土著人语言中‘山坑田’的意思。”他强调着是“土著人”,而并不是当地人的语言。

    后来翻资料发现,民俗学家陈宏文在《梅州客家人》一书里已经解答这个问题,“阴那”最早是壮语的命名,按照壮语的语义,“那”字是“田”的意思,而“阴”字是“山坑”的意思。如果按照壮语语法的组合,应当叫做“那阴”;而按照汉语语法的组合,则应称为“阴那”。由此可见,“阴那”之名,是经过改造的、语音上是壮语、语法上是汉语的壮汉融合的产物。

    一个名字的来源,也许可以告诉我们阴那山的历史渊源。今天的阴那山一带,往昔是壮族前身的俚人在这里生息,而后,在千百年的民族融合进程中,渐渐地成为今天客家人的家乡。

    山·脉

    阴那山一带,是旅游景点非常集中的地区。从山脚开始,沿着阴那山麓的好山好水,是千年古刹、新兴的度假村云集的地方。

    灵光寺,菠萝顶建筑神妙

    阴那山的灵气从一千多年前的潘了拳大师开始延续至今。

    潘了拳是唐朝人,传说他出生时,左手握拳,所以名字为“拳”。弥月时,一位云游僧人在他手中写了个“了”字,他的五指马上伸张,于是更名“了拳”。了拳来到阴那山一带时,醉心于这里五指蝉联、耸峙云表的山川形胜。他来到五指峰西麓,据说这是左有香炉,右有白虎山的桃源洞口,也就是现在的灵光寺所在地,开设道场,起名圣寿寺,后在明朝期间扩建易名灵光寺。

    从山路转进去,灵山寺位于山坳之中,寺院不大,只有几座不高的建筑,但却显得古朴庄严。灵山寺有“三绝”。在山门之外远远一望,寺前有一生一死的两棵大柏树,壮观而庄严。树高30多米,生树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但死树枝干粗壮、枯而不朽。据说生树有千年历史,而死树也已死去三百多年,依然傲然挺立。这是一绝。

    走进大雄宝殿,殿内香火鼎盛,但却不会被烟雾笼罩。这是因为屋顶的藻井,俗称菠萝顶。这个菠罗顶以螺旋形向上的方式,将大殿里的烟及时排出,据说除此地之外,只有北京天坛有这样的藻井。这是二绝。另外,据称大雄宝殿的屋顶从没有一片落叶,为三绝。

    在灵光寺望去,阴那山最高峰五指峰似乎在云雾缭绕的深处,时隐时现。五指峰两侧的山形连绵不绝,在层层云雾映衬之下,壮美而神秘。

    科普园里的“傅科摆”模型,是用来证明地球自转的

    天文科普园,观天文深入浅出


    驾车登上阴那山,沿着盘旋的山路进入阴那山的深处,阴那山脉渐渐展现在眼前。看得出,整座山的构成全部是岩石,山路全部是从坚硬的岩石切削开来。

    原以为山上应以自然景观为主,却没想到在这里见到一个大型的天文科普园。据说这是国内海拔最高、设备最齐全、规格最高的天文科普园。科普园用简便易懂的方式,展示着天文学说的高深理论。讲解员本身似乎就是个天文学家,在讲解知识的同时,看得出她是热爱这神妙的星空的,所以才能用蕴含深情的语言,让人沉醉于自然的神妙之外。园里还拥有三台先进的望远镜,在白天可对太阳黑子、光谱和色球等活动展开实时观测,晚上则可观看星空,开展特殊天象的观测研究。

    据介绍,选择在这海拔一千米的高山上建科普园,是与天文观测与大气透明度和大气宁静度密切相关,这里天高云淡,是观察天象的好地方。

    在天文科普园里参观,让人一下子沉醉于浩瀚星空,于是更知道自己的渺小。晚上在山上的青云山庄休息时,想起自己似乎好久没有仰望过天空,也好久没有看到天上的星星,禁不住走出宾馆,抬头仰望,原本漫山的云雾,突然间消散了一阵子,于是又看到清亮的月亮和天空,不禁想起康德名言:这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震撼我的灵魂,一样是我内心深处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样,是我头顶灿烂的星空。

    雁南飞茶田,一壶茶何等舒适

    在阴那山麓,与灵光寺相临的另一条山路入口,驾车进去,一片片整齐的茶田展现在眼前。

    这应是更受现代游客青睐的度假区。它在尽量保持原来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给了游人便利舒适的度假生活。

    区里的建筑全是以客家文化为主题,圆形、半圆形的主建筑,将客家围龙屋的文化精粹与现代建筑艺术结合在一起,鲜红的色彩,是客家人民对
(编辑:钻天杨)

 
暂无相关文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