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佛殿旁有一株高16米,胸径1.27米的汉代柏树,树旁一座明万历年间《汉碑记》石碑上记述此树发现经过:“汉文帝梦灵岩左有千柏,命邓通往观之,至而唯见一萌芽,回以实报,文帝祭而祝曰:‘当与此山并传不朽’。”据此推算树龄2100余年。

灵岩寺
灵岩寺内殿宇36座,亭阁18座,无一不显现出古人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雕刻技艺。其中最著名的千佛殿因殿内供置众多佛像得名。此殿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一649年),宋嘉祐和明嘉靖、万历年间重修,现存木结构为明代建筑。

殿内正中塑有通体贴金的“三身佛”
殿内正中塑有通体贴金的“三身佛”。中为“法身”,指佛先天具有的佛法体现于自身,名为毗卢遮那佛,由藤胎髹漆塑造,宋治平二年(1065年)从钱塘运至灵岩。

四十尊彩色泥塑罗汉像
千佛殿最受广大游客和专家们称道的是四十尊彩色泥塑罗汉像,其中有三十二尊塑于宋治平三年(1066年),八尊补塑于明万历年间(1573一1620年)。古代艺术家们在塑造这些罗汉像时,打破传统的佛教造像模式,侧重于写实,具有浓郁的世俗气息和现实生活情趣,可谓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动。上图左三的黑脸罗汉是释迦牟尼的印度弟子。

墓塔林
此外,罗汉动作瞬间的衣褶变化,织物的质感,都表现的准确而生动。更为有趣的是这些塑像竟然和真人一样有腹腔,腹腔内还有用丝绸做的五脏六腑,以及铜币、墨书题记等文物。清末学者梁启超来此游览后赞誉为“海内第一名塑”,并亲笔写下了碑碣。因为文革期间这里被当做空军仓库,寺内的泥塑才得以完好保存下来。
墓塔林由灵岩寺历代住持高僧的墓塔、墓碑组成。这里保存着自北魏至清代的各种墓塔167座,墓志铭石碑81座。规模之大、数量之多仅次于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塔林。被国务院誉为“露天的石刻博物馆”。当年李连杰版的电影《少林寺》就曾在此取景。

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