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来源:《园林》杂志
作者:张惠良 胡玎
日期:年月日 |
|
|
滨河生活的回归
——美国路易斯维尔市河滨公园简介 路易斯维尔市(LouisvilleCity)位于美国肯塔基州的北部,为俄亥俄河南岸的主要港口城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的运输形式逐渐取代了水运,和全美国其他城市的滨水地区一样,在这里建造了铁路、公路、工厂,特别是1972年建造了64号高架州际高速公路。交通条件的改善加速了城市的郊区化,以至于晚上市区就成为一座空城,城市开始衰败。于是在1986年,路易斯维尔市成立由市、县和州政府代表组成的河滨开发公司,着手开发河滨地区,希望以此为契机促进城市的复兴。
公园概况
河滨公园基地位于俄亥俄河的南岸,西起克拉克纪念大桥,东至沙洲附近,总面积约48.56公顷,为半遗弃状态的工业用地,由于在几十年前就沿河建造了高架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干道,使得工业物资无需通过水路运输,大部分工业迁出了河滨地区,然而,市区与河滨之间不仅在视觉上而且在功能使用上都被道路切断了。
河滨开发公司成立后召开的公共讨论会中,广大市民希望将河滨地区开发成公共休闲活动空间,而不是像其他许多滨水地区那样作为商业开发用途。1991年,开发公司委托哈格里夫斯设计事务所(HargreavesAssociates)制定了河滨公园总体规划。
在河滨公园总体规划中,整个公园分为两期实施,共耗资约9000万美元。1994开始动工,1999年完成的公园一期为20.23公顷,位于克拉克纪念大桥与肯尼迪大桥之间,其中8.09公顷颇具城市面貌,设置了大草坪、节庆广场、码头以及瞭望台等。剩下的12.14公顷则比较自然化,设置了开放草坪、环路、野营区以及儿童游戏场等。公园二期为12.95公顷,位于肯尼迪大桥以东部分,并于2001年8月开始建造,2003年春完成。公园二期更加强化了1991年哈格里夫斯的总体规划设计理念,同时也增加了一些新的项目内容。此外,根据一期的经验教训,对原先规划形式做了一些修改。
公园规划设计理念
几乎在高架高速公路刚修完的同时,人们就开始讨论如何将城市和河流再联系起来。巴尔的摩、旧金山、波特兰、俄勒冈等城市是通过移走快速路来加强与滨水地区的联系。但是路易斯维尔市却不能采用这种方式,因为64号州际公路是全封闭高速路,不仅是城市对外的主要通道,而且倘若改线将耗费巨资。
哈格里夫斯设计事务所解决了这个难题,即将高架下面的快速滨河路向市区里面移一个街区,留出空间作为斜坡草坪,这样就可以释放高架下的视觉空间,当阳光照在草坪上,高架下就会显得通透明亮而不会使人在心理上感到很压抑。附近通向河边的喷泉跌水水道以及通透的视线则更能吸引市民到河边休憩。
哈格里夫斯设计事务所十分注重公园中揭示了基地的自然和文化特征。河流的涨水和泻洪过程在公园的每一个空间都得到展示,使游人在强烈的视觉感受中,建立起对河流变化自然特征的感性认识。整个公园位于百年一遇的洪水线以内,公园内所有空间的设计都要考虑能经受洪水的侵袭而不会有太多的毁坏。例如,1998年公园的大部分被淹,但是其经受住了考验,只有微弱的损失。在靠近城市的公园西端,所设计的地面形式有的向下倾斜伸到河中,有的向上提升超过洪水淹没线。铺装材料和小品简洁又能防水,座椅和步行路结合设置。公园东部的线型公园则地形起伏,形成河流沿岸的树枝状排水系统,能很容易接纳和排走季节泛滥的洪水。
设计师乔治·哈格里夫斯(GeorgeHargreaves)采用了一种隐喻的方式来揭示基地内原有的工业活动,他在公园基地中很少保留工业遗留物,而是运用大尺度的斜坡草坪、硬驳岸,通过与自然河岸的对比,暗示这里曾是工业用地。
哈格里夫斯还在公园内安排了能被广泛使用的活动设施,形成了符合公众需求的空间场所,并受到公众广泛的欢迎和使用。他认为传统的如画式公园只是为了改善环境,让公众能呼吸到新鲜空气,然而,现代公园则是通过相当多的项目内容来塑造更加积极的空间。以河滨公园为例,由于河滨位于城市和河流之间,因此应安排多种用途,让市民能便捷地到自然环境中活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