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张晨
日期:2005年3月31日 |
|
|
大玻璃将园林美景延伸进屋
首期“西湖天地”取名“园林篇”,坐落在西湖南线风景区内素有“长堤接清波看水天一色,高楼连闹市绕烟火万家”之称的涌金池畔,与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相邻,占地达3万平方米。
首期“西湖天地”内的十多幢建筑,幢幢都是西湖边上有来历的浙派老民居。比如现在作为会所的涌金楼,原为北宋翰林学士领受庆宴之地,南宋时重建。到清朝时改为茶楼。1925年成为辛亥革命元老的宅院,1965年恢复为茶室。这次改建,保留了原先木质屋顶和园林风格。近600米空间里,花岗石地板,透明清片雕花玻璃窗,仿古黑檀木家具和真丝灯笼家具,营造出一个古典而又现代的迷人世界。放眼窗外,西湖美景和四周园林翠色尽收眼底,回望楼内四壁,悬挂的又是云淡风清的中国山水画,“景中赏景”的设计理念,完美演绎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相融。
虽然“上海新天地”与“西湖天地”都是由美国设计师本杰明操刀,以保留历史建筑为蓝本,将原来的老民居功能转化为商业功能,但上海新天地与西湖天地还是有很大差别。“上海新天地”临近繁华商业街,是中西文化的融合,商业味更为浓厚;“西湖天地”则依山傍水,有着得天独厚环境优势:面湖而立,绿树成阴,繁茂绿色中夹杂着杭州传统的老式建筑。因此本杰明在设计上着重突出杭州的园林特色,完全是中国文化的产物。“西湖天地”通过湖面、园林、历史遗迹的组合,不露痕迹地将现代时尚元素融合进来,以现代手法传达出杭州特有的山水园林历史建筑氛围。
“西湖天地”的老建筑,结构都没做太多改动,白墙黛瓦、檐角雕花、九曲长廊这些杭州老建筑元素,都被完好保留下来。融合进的现代元素,主要是通过大而透明的玻璃窗来实现。“西湖天地”内十几幢老建筑,无论是做餐饮还是卖工艺品,酒吧还是茶室,都有顶天立地的透明大玻璃窗子,将屋外园林美景延伸到屋内。大玻璃将屋内的人和屋外的景融合在一起又相互隔开,且不受季节替换的影响,哪怕是北风呼啸的冬天,一样可以坐在屋内欣赏窗外的西湖景色。
特色商铺韵味各具
“西湖天地”的商户都是瑞安集团千挑万选最终确定的。它们大多符合“国际化、时尚化、杭州西湖化”的高标准。“上海新天地”的商铺是星罗棋布,一家紧挨一家;而“西湖天地”的园林绿树铺天盖地,反倒是主角,掩映在绿树丛中老建筑里的商铺则成了点缀,别有一番韵味。商铺虽少,特色十分明显。
比如“别有天茶酒年代”,匠心独具将中式茶、西方酒和江南餐结合在一起。法国红酒,西湖顶级龙井、名贵武夷山大红袍、著名的徐家菜创始人徐正才大师特别设计的江南名点——不同地域的人群都能从这里寻找到自己的所好。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