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王春燕
日期:2005年7月6日 |
|
|
最初,埃尔埃斯科里亚尔的设计交给了曾在罗马受过教育的西班牙人胡安·包蒂斯塔·德·托莱多。他死后由胡安·德·埃雷拉负责整个规划,德·埃雷拉也在意大利学习过,但是每一个细节国王都要亲自过问。他喜欢卖弄学问,不经他审查同意,就不能做出任何决定。选择在意大利学习过的建筑师执行这项任务,表明腓力二世非常看重当时的艺术和建筑中心罗马,非常喜欢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这些建筑具有希腊和罗马的古典风格。不过他没有聘请意大利的大师,他强调西班牙自身的优势和独立性。这座不朽的建筑物选用的材料全部是瓜达拉马山上的灰色花岗岩,而不是在罗马备受青睐的大理石。
隐修院和穹顶下西班牙国王的墓地使人不免联想起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它的全称是“埃尔埃斯科里亚尔圣洛伦佐皇家隐修院”。远在卡斯蒂利亚的王宫是一座纪念圣劳伦斯的建筑,圣劳伦斯是早年基督教的殉教者,基于这方面的联系,这个地方成了国王最喜欢的生活和工作场所。
今天,如果想具体了解这个与外界完全隔绝的封闭的建筑,就必须深入其中。那些整齐划一的石头是采自瓜达拉马山,而后被拖到山谷的,为此付出的努力和辛劳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材料的单一让人感觉它是一座维护宗教正统的堡垒,庄严肃穆,朴实无华,只有各个部分鲜明的轮廓与和谐的比例才使厚重的花岗石体现出隐修院的明净和王室的存在。
塔楼成四方形,顶上有锥形的尖塔守卫着这座建筑。窗户的格局很有规则,上下统一。隐修院和堡垒浑然一体。前院也是花岗石铺就的。整座宫殿有16处院落,12条回廊,86部楼梯,1200扇门和2000多扇窗户。它倾注了西班牙人的心血,但是千篇一律的灰色调同时也让人感到压抑。我们这个时代对它的看法是无情的:埃尔埃斯科里亚尔根本不适合人居住。
埃尔埃斯科里亚尔宫是西班牙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宣言——坚定、不动感情、好斗,但是他同时又把自己看成是上帝的仆人中最完美的一个——谦恭、克己、禁欲、诚心祈祷。当宫殿最后于1584年竣工时腓力已将近60岁。虽然年迈,但他还是勤奋工作,从凌晨5点一直到深夜,颁布谕令,批改文件。
他像父亲查理五世那样将自己的住处安排与教堂内的高坛相连。他可以从陈设简单的卧室直接进入祷告室,打开窗户可以看到祭坛和十字架上的耶稣受难像。当时马丁·路德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蓬勃兴起,欧洲信奉天主教的国王们那至高无上的地位受到了新教的威胁。只有当他与上帝同在一个屋顶下时他才会感到自己非常强大,可以履行作为国王和信仰捍卫者的权力。他把他的父亲埋在了高高的祭坛下面。
腓力二世充分认识到他作为基督教世界的国王所肩负的使命:上帝保护他的君主国,反过来他应该捍卫教会的统一。为了强化这方面的使命,他从欧洲各地广泛收集圣人遗物,无论是工作还是睡觉,都形影不离。西班牙的王家珍藏中有7000多件圣人遗物,放在制作精良的橱柜内,其中父亲留给他的那些对他来说尤其珍贵。
这位不同凡响的君主还收藏绘画和雕刻,手抄本和书籍。图书馆收集了当时的各类书籍,成为西方世界最重要的馆藏之一。他收藏的物品还包括伊斯兰经典和科学著作,初看这似乎是矛盾的,其实不然。至今它仍是研究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文化和历史联系的重要资料来源。
腓力二世70岁了,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他始终像他父亲那样穿着黑色的服装,王后和妃子的服装也都是黑色的。他的双手和腿患有炎症,这给他带来了巨大痛苦,他连走路都非常困难。
这是皇家招待大厅。刮风下雨时也可作为室内散步的场所:凉爽,宽敞,坚固。在40多年的统治中,腓力二世使政府系统运转得日臻完善:他成了一位独来独往、不受约束、拥有无上权力的统治者,君主专制成了他那个时代的代名词。
打开窗户,花园景色尽收眼底。腓力二世生性喜静。他一直独居斗室,在离自己发动的战争很远的地方运筹帷幄,由顾问、大使、密探和间谍把准确无误的情报送到埃尔埃斯科里亚尔。他夸口说,他“靠两寸纸”统治世界,也就是说他是通过在呈送给他的文件的空白处做批示来指挥战争的。花园大部分给了隐修院,被称为“僧侣们的花园”。只是当瓜达拉马山阴云密布时他才离开埃尔埃斯科里亚尔去阿兰胡埃斯的夏宫,通常走时连他的家人都不知道。
对国王来说,选择一个适当的地点来实现他的埃尔埃斯科里亚尔幻想很重要。在地理上它正好位于西班牙中部,海拔高于马德里,与罗马在同一纬度上,与所谓世俗世界的首都保持着适当的距离。这样的选择本身就反映了腓力的意图——埃尔埃斯科里亚尔不仅是国王的宫殿和教堂,而且也是隐修院和西班牙国王们的墓地,所有这些功能统一在一座建筑物内,显示了国王们普遍的权力要求。
腓力想再度确立政治权力概念,再度巩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确立的牢不可破的政教合一。因此他奋力与存在于欧洲东部的威胁——伊斯兰教进行斗争,与来自欧洲北部的新教进行斗争。他认为自己是来保护基督教信仰的纯洁性的,是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捍卫整个基督教世界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