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风景名胜 | 生态湿地 | 城市景观 | 人居景观 | 名园鉴赏 | 摄影园地 
类 别:
关键字:
 
广元:倾力打造浪漫爱情古镇
拉萨市全力打造“绿色围城”
宣城铺设市区首条绿色慢行道
透过海口之窗  尽览滨海风光
郑州水清景美的城市梦想变成现实
景观频道首页 >> 城市景观 >> 正文
 
新疆国际大巴扎建筑群
来源:中国建筑网 作者:王小东 日期:2005年7月7日
 
 
    

    对于我国城市建设雷同化,逐渐失去自身特色的现象,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但在乌鲁木齐来说可是致命的隐痛。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首府,人们希望在乌鲁木齐的城市建设中体现民主地域文化,但真实的情况是这种需求在这两种夹注思潮的夹击下很难有存在的空间:一种是全球化、拿来主义、欧陆风、克隆风造成的建筑创作质量低下,新的千篇一律再现;一种是浮浅的理解民族、地域风格,符号和装饰滥用,形成了格调不高,平庸、低俗的建筑泛滥。 

     以上两种建筑思潮的病灶都来源于一点,即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国民文化素质的水平的低下极不相称。对于建筑,我们缺乏独立、自信的判断力和价值标准,这是民族自尊,人格字准的自贬。这种病态在一部分官员、业主、建筑师、民众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所以建筑创作中对民族地域风格的追求处于进退两难的困境。这也是我在创作大巴扎建筑群之前的心态,尽管我也句“过欧陆式”的设计,也曾几次想写一篇“告别建筑”的文章。但遇到“大巴扎”这样的课题的时候,还是接了下来做一次再试一次的努力。 


     满足合理需求的职责 

     建筑的发展动力就是不断变化与增长的社会需求,这也是建筑师的职责。在2002年发乌鲁木齐,社会对大巴扎的设计项目的需求是: 

     在二道桥民族风情一条街的规划与设计中明确提出,此时此地需要出现一批具有浓厚民族、地域特色的建筑群。 

    需要一批有格调的,摆脱目前流行的繁琐、杂乱装饰的所谓民族形式的令人耳目一新但又具有民族、地域特殊的建筑。 

    9万平方米的建筑群要在二道桥商圈中起举足轻重的领头作用。 

     建筑群必须有强烈的吸引力和震撼力,成为人们来乌鲁木齐的必去之处。 

     力求现代和传统相结合。 

     “国际大巴扎”的主题还是要表现“西域”特色——即中西文化的交流。 

       建筑创作是过程,也就是对上述挑战的解答。
[ 1 ] [ 2 ] [ 3 ] [ 4 ]
(编辑:夏腊梅)

 
 
暂无相关文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