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中俯瞰八卦城

城中心的观光塔
在天山北麓西部的特昭盆地,有一个神秘古城──特克斯八卦城。
提起特克斯县城,专家们说它是一座“年轻的古城”。说它古老,要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那时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汉代时,这里是西域都护府辖下的乌孙国,细君公主、解忧公主远嫁乌孙后就生活在这里。说它年轻,是因为上世纪30年代,特克斯因修建了中外规模最大的八卦城而闻名遐迩。特克斯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惟一的建筑正规、保存完整的一座八卦城,2001年荣获 “世界吉尼斯之最”,2007年被国务院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鸟瞰八卦城
特克斯县地处伊犁河上游的特克斯河谷地东段,距伊宁市119公里。刚踏上县城的土地,并没有什么神秘的感觉。看上去都是平常的街道,和“八卦”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只是路边的八卦宾馆、八卦饭馆、各类以“八卦”命名的店铺让人觉得这确实就是八卦城了。
县城的城标,是一黑白柱组成的雕塑,雕塑上镶嵌有两个黑白圆球,象征阴阳鱼眼睛,它的四周用花岗岩修建,上面印有象征“天、地、雷、电、水、火、山、泽”的“乾、坤、震、坎、艮、巽、离、兑”八个不同的卦;城标的外围由64根铁柱组成,象征易经64卦。在城标下方的花岗岩石上刻有城标记。城标记简明扼要地记载了城标的寓意,使人们一进入八卦城就能感受到神秘的易经文化。
俗话说登高望远,只有在高处,才可以看见城市的全貌。县城中心特意建的观光塔,就是为了让游客登高望远,看清八卦城的面貌。观光塔始建于1968年“文革”时期,当时塔体四面刻有毛主席语录,并挂有8个喇叭,所以又称为语录塔。后又屡次改建,现在的观光塔塔底座为汉白玉栏杆,塔身中部外墙制成的刻有象征民族团结的少女共舞图、代表易经的三卦爻和记载着八卦城建城史的八卦城记等8块浮雕。塔顶有一大一小两个圆球体,远看似明珠,所以又称草原明珠。大圆球由钢网架和玻璃组成,在8个方位各设窗口可纵览县城全貌。
鸟瞰观光塔下方,城市以中心花园为中心,8条大街以相等的距离、相同角度如射线伸向八方。离中心不远处又有一条环形街道,正中再朝8个方向射出8条街道。街道纵横交错,形如一个八卦勘盆。遗憾的是,在塔上只能看到城市二环以内的景色。当地人说,如果有机会乘飞机在城市上空经过,就能看到纵横交错的八卦城市全貌。
八卦城的易经原理
据资料记载,特克斯八卦城最早出现在南宋嘉定三年(公元1220年),道教全真七子之一、龙门派教主“长春真人”丘处机应成吉思汗的邀请前往西域。他用了3年多的时间西游天山,路经特克斯河谷时,被河谷的山势、川势、水势所动,取其地北倚乌孙山之刚气寓“天”,环绕谷地缓坡之柔顺寓“地”,南临蜿蜒迂回的特克斯河为水之“盛脉”,谓此地集山之刚气、川之柔顺、水之盛脉为一体,并以此作为“八卦城”风水核心择定方位,取“天地相融、东西相通、天人和一、人杰地灵”之龙脉,以周文王姬昌推演的“后天”八卦确定了坎北、离南、震东、兑西四个方位,成为特克斯八卦城最原始的雏形。700余年后的1936年,精通“易”理的伊犁屯垦使丘宗浚来到特克斯,发现了八卦城的雏形方位和“风水龙脉”。这里背靠连绵起伏、巍峨峻拔的乌孙山,前濒波涛奔涌、带水环回的特克斯河,可谓“山气刚,川气柔,水脉盛,刚柔相荡而地道立矣”。八卦城城址集中了各种优越条件,有山、有水、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真算得上是—块“风水宝地”。随后,丘宗浚设计了八卦城图,取《易经》中的“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之旨,期望在这块古西域土地上实现多民族的团结融合,看到一片“大同”景象。1938年,时任特克斯县县长班吉春组织人力,重修八卦城。他聘请了前苏联水利技术人员帮助测量和打桩放线。当时,由于没有线绳,他派人从商铺中购来成捆布匹,撕成布条,连接起来当线绳用,然后用牛拉着耕犁犁出了八卦城的雏形。整个城市的修建,足足花了两年的时间。此后,所有皮毛、牲畜、粮食等零星行商迁入新街市买卖交易。八卦城开始了它日趋繁荣的历程。
特克斯县城的选址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的选址和规划布局理念。以城市中心花园为太极“阴阳”两仪,按八卦方位向外辐射8条主街,每条主街长1200米,每隔360米左右设一条连接8条主街的环路,由中心向外依次共设4条环路。一环8条街,二环16条街,三环32条街,四环64条街,街道按八卦方位形成64卦,充分地反映了64卦386爻的易经数理。为不让人们迷路,各街道都设置了方位说明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