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没有去过印度,但你一定听过印度的音乐。或在热情奔放的宝莱坞电影里,或是在沉淀人心的瑜伽环境里,印度音乐都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它有浓烈的地域色彩,以至于你都完全不需要听懂印地语的唱词,只要西塔琴清亮的弦乐一拉起,塔布拉鼓温厚的鼓点一跳开,脑海中便会自然而然地涂画出一幅关于印度的瑰丽画面。
没有音乐,不足为印度
“粉红珠宝城”斋普尔是印度著名的旅游城市,这座拉贾斯坦邦首府被称为北印度黄金三角之一。然而正如宣传语“IncredibleIndia”(不可思议的印度),印度真的是一个到处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地方,与斋普尔的初次见面也打破了我原先对旅游城市的惯有印象——且不论景点是否丰富、有价值,旅游城市在我的印象里至少应该是干净整洁的。然而在斋普尔,这条定律却全然失去了效力,夏日正午的热气笼罩在整个街道上,车、人、牛挤在同一条马路上各自取道,不远处还有形如小山的垃圾直接堆在路边。这种画面很难用“好”或“不好”来形容,因为它就是印度真实存在的一部分。
这一场景让我觉得似曾相识,陷入了回想之中,这时迎面开来一辆彩色卡车,车里播放的宝莱坞音乐又仿若甘露入心,让我立即醒悟过来:此刻所见所闻,不就是宝莱坞电影里经常出现的画面嘛!印度人喜欢将自己的卡车装扮得五颜六色,并精心粘上花环、流苏和神龛等,好似给车穿上了一件盛装。卡车司机们向来不吝啬一路播洒音乐和快乐,他们都爱将车里的音乐开得震天响,通常是未见其车,便闻其声。我在斋普尔的那几日,只要走在路上,时不时就能听到经过的卡车里传来的阵阵乐声,热情洋溢、节奏明快、极富感染力,令人忍不住想要如歌舞片里那样在街边拍掌起舞。
与风琴、塔布拉鼓的意外遇见
当天我在入住的酒店吃晚餐时,意外遇到了两位印度民间艺人。酒店位于斋浦尔市郊,掩映在大片丰茂的草木之中,静时可听见虫鸣鸟叫,然而当我走近位于楼顶的露台餐厅时,一阵欢愉的音乐声袭来,只见两位印度民间艺人席地而坐沐浴在月光下,正一边奏乐一边尽情唱歌。有意思的是,他们弹奏的乐器是我之前没有见过的——其中一个外形好似一个手提式木箱,面上有黑白相间的键盘,外侧连着一个拉箱,弹奏时需搭配着双管齐下,一手顾着键盘、一手来回来拉着拉箱;另外一个乐器看外观便知是鼓,但与国内常见的大鼓不同,这个鼓颇为小巧,不过二三十公分高,鼓身呈现金属银色,被白色藤条一根一根地包裹住,民间艺人将一胖一瘦两只鼓摆在面前交替着击打演奏,欢快的节奏立即就从鼓面上窜了出来。当地人见我对这乐器充满了好奇,告诉我这是印度风琴和塔布拉鼓,不少我们耳熟能详的带有浓郁印度风情的曲子,都有这二者的功劳。
如果说印度音乐中最不可缺少的元素,那就是鼓点节拍,它仿若一首乐曲的主骨架,撑起了整个曲子的韵律。这恐怕也是鼓在印度的奏乐场合中出现得如此频繁的原因吧。尽管印度有如此多的鼓乐器,但最符合印度,特别是北印度传统民乐风格的,还当属塔布拉鼓。我初以为鼓乐器的击打原理都基本类似,但这一想法却引得那位击鼓人直摇头,原来塔布拉鼓在印度有“乐器之王”的称号,对乐手的要求出奇地高,不仅要求乐理通透,还得技艺熟练,每一位能够达到上台表演水准的鼓手,都至少要有5年的击鼓经历,这也不难理解塔布拉鼓为何会被誉为最难学的打击乐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