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中西造园水法艺术比较
2.1艺术起源比较
在法国,古典园林是由建筑师附带设计的,而中国造园艺术是在诗人、画家手里成长起来的。法园起源于果园菜地,中国园林来源于苑囿。由此,我们就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西方园林理水有浓厚的建筑味,形式显得非常重要,严谨而实用,而中国园林理水在人工营造中倒体现出真正自然的味道,重视意境,其最为重要的功能是怡情,其手法偏于感性而不易把握。
2.2形式特点比较
台湾学者吴森在《比较哲学与文化》一书中认为:“西方文化三大支柱:科学、法律、宗教;中国文化两大支柱:道德、艺术。”其中最显著的差异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对比。科学和艺术最主要的差别,就是科学重精密的分析,准确的数量和遵循固定的程序和法则;艺术重直觉的体会,正如《文心雕龙》所说“文无定法,神而明之”。
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个特点反映在造园水法上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追求自然、直觉体会,讲究自然、含蓄、蕴藉、不尽之意。“俯视池水,弥漫无尽,聚而支分,去来无踪,盖得力于溪口、湾头、石矶之巧于安排,以假象逗人,桥与步石环池而筑,犹沿明代布桥之惯例,其命意在不分割水面,增支流之深远。至于驳岸有级,出水留矶,增人浮水之惑,而亭、台、廊、榭无不面水,使全园处处有水可依。”
在鲜明的文化特色影响下,西方的艺术渗入了科学性,例如讲求比例尺度等艺术法则,以枫丹白露大花圃为例,“水渠和喷泉、盘式涌泉等等都取消了;花园变得十分简洁,线条十分单纯。……在中央挖了一个水池,大约60m宽,有四个绣花植坛围着它,只用L和M这两个国王和王后的名字的第一个字母做装饰题材,其他什么都没有。但是,水池与花圃之间的比例多么妥帖,整个花圃充满了宁静、肃穆和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