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配置类型与配置方式
2.1配置类型
孤植指园林中常用的一株树种植或两株树对植。它能充分发挥单株花木的动势、线条、形体、色、香、姿的特点,用于较小空间作近距离观赏;在较大空间中运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苏州网师园“竹外一枝轩”前的黑松、环秀山庄假山上犹若悬崖式盆景的紫薇、沧浪亭门外假山驳岸上的朴树、无锡寄畅园鹤步滩上的双干枫杨,对划分空间、增加画面层次,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丛植指园林中3~9株单一树种或多树种的组合种植。花木多种植在不等边之角形点上,前后、左右呼应,前树不挡后树。如网师园“看松读书轩”前罗汉松、桧柏、白皮松、黑松和牡丹组成的多树种树丛;拙政园“远香堂”前广玉兰、柏、枫杨组成的多树种树丛;怡园“金粟亭”周围桂花组成的单树种树丛等。
群植指园林中9株以上的单一树种或多树种的组合种植。如拙政园“枇杷园”的枇杷,留园“闻木樨香轩”的桂花,沧浪亭“翠玲珑”前、后的寿星竹林等都是单一树种群植之佳例;苏州拙政园中部山岛的树群,东部“放眼亭”土山上的树群,无锡寄畅园假山上的树群,扬州瘦西湖的平坡小坂、丛林曲水、平山堂“芳圃”的高池丛林皆为多树种群植的成功佳例。多树种群植常用常绿与落叶乔木、灌木、地被等复层组合,形成错落有致,层次丰富,虚实相生,浓淡相衬,林冠线、林缘线起伏多变,丰富多彩的园景和山水气氛。上层大乔木用以发挥绿荫覆盖功能,中层小乔木和下层灌木起划分空间、扩大空间的作用。以叶色深绿的常绿树为背景,能使梅花、樱花、杜鹃、红枫等花木和色叶木更加亮丽。在落叶阔叶树群中,栽植高出林表,树冠盘曲,叶色墨绿的松树,更显得松树的突出、生动,取得“松出灌莽,鹤立鸡群”的效果。
江苏文人园林花木配置从景观的艺术构成出发,既讲究“景因境异”,也考虑到园址的环境、地形、阴阳向背和各种花木的生物学特性、线条、姿态、体形、色彩、香味等特点,使之各得其所,并以不整形、不对称、不成行列的自然式配置为主要方式。“园中地广,则多植果木松篁;地隘,只点花草药苗。园若左有茂林,右必留旷野以疏之;前有芳塘,后则筑台榭以实之”。“花之喜阳者,引东旭而纳西晖”,“花之喜荫者,植北囿而领南薰”。此外,还十分注重花木与山水、园林建筑等造园要素的配合,把山水、植物等自然景物与建筑空间融为一体,做到树无行次,石无位置,山有宾主朝揖之势,水有纡回萦带之情,于城嚣之中创造出一派峰回路转,水流花开的自然风光,情景交融,匠心独运。有轴线的庭院,在轴线两边,也对称地栽植庭荫树或花木,以便与庭院空间相协调。如苏州狮子林门厅的前后庭,以龙爪槐、银杏、桧柏对称种植;网师园“清能早达”大厅前庭和“撷秀楼”前,分别以龙爪槐、桂花对植。
2.2配置方式
花木与建筑的配置江苏文人园林花木配置最成功之处,就是把花木与假山、水池、园林建筑、园林构筑物等造园素材互相穿插、渗透、融合成统一的整体。
花木对园林建筑,不是遮挡,也不是让园林建筑赤裸裸地暴露,而是造景、掩映、装饰、软化。在园林建筑的窗下,种植小竹、芭蕉和低矮的花木,既不影响通风、采光,又绿意满窗。在庭院或墙沿,用山石砌成自然式花台,种植玉兰、海棠、牡丹、芍药、桂花、天竹、蜡梅、山茶、杜鹃、梅花、石榴、紫薇、绣球、迎春等花木。如留园“涵碧山房”前庭,拙政园“玉兰堂”前庭,怡园“锄月轩”前庭等都是成功的典范。至于亭、榭等园林建筑,或山巅、或水际、或花中,让人停停、歇歇、看看,主要在乎取景,如沧浪亭、拙政园“芙蓉榭”等。为了打破墙面的单调,增加空间的绿意和层次,常以爬墙虎、常春藤、络石、凌霄、薜荔、蔷薇、木香等攀援花木爬于墙面,如:网师园水院东墙面的木香,留园“华步小筑”的爬墙虎,怡园“小沧浪”旁的凌霄,拙政园“枇杷园”墙上的络石。还有在园林中设棚架,种植木本攀援花木,如:留园“又一村”棚架上爬了葡萄,“小蓬莱”棚架上爬了紫藤等。
苏州文人园林内的建筑曲折变化较大,形成各种大小不同的前庭、后院、天井等小空间。采用墙隅种植或树石小品的形式,与形态各异的漏窗、空窗、洞门结合,形成多样的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