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风景名胜 | 生态湿地 | 城市景观 | 人居景观 | 名园鉴赏 | 摄影园地 
 类 别: 关键字:
景观频道首页 >> 名园鉴赏 >> 造园艺术 >> 正文
 
从苏州园林看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来源:敏思博客 日期:2011年3月1日
 
 

从苏州园林看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我国的园林建筑素以典雅自然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传统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世界园林艺术中独树一帜,并享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在我国众多的人文旅游资源中,古典园林以其特有的魅力,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一般讲,按艺术风格和建筑特色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古典园林分为两大类: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我国的私家园林多建于城中,而苏州园林堪称代表。这次我们网师园、拙政园、留园等,都位于苏州城内,我想这主要是由私家园林的作用决定:私家园林是古时候有钱人居住的,他们当然希望自己的居所在城里,这样既风光又方便。

    苏州园林一般占地小,但小中见大,精巧典雅。这和居住者的经济实力及个人品位是有关的。古时候这些园林的占有者一般是有钱的地主、官员,他们既追求享受又反对奢侈浪费,即使有多余的空地,他们宁可租赁给别人以收取地租。他们就在所选择的一小块土地上精心规划、精心设计,希望自己的住所能体现出自己的高尚情趣。于是,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小巧别致的私家园林,这些园林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这次我们游览的几个私家园林,包括同里的退思园,它们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拙政园的幽绝秀丽、网师园的别饶情趣、留园的雅致清净、退思园的小巧玲珑等,但它们又有共性,即无不把建筑、雕刻、绘画、文学、书法、金石等艺术和自然的山、水、石、木融为一体,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苏州园林民族特点显明,手法别具一格。造园艺术追求“多方景胜,咫尺山林”的美学效果,力求再现山水的自然美,不落人工斧凿的痕迹。它巧妙地运用水、石、花木、建筑来构景布局,采用“巧于借景”,“花街铺石”及“漏窗透影”等手法,突破空间,讲究景深和层次,注重意境的创造。寓意曲折含蓄,引人探求回味。这次在苏州园林游览,尽管安排了较长时间,但无论哪个园,每当走出园门后,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好象还有许多地方未看够,苏州园林太神奇了!

    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是:虽然每个园里都有不少人工建筑,但由于这些建筑被巧妙地融合进周围的自然环境,使整个园林,从建筑到花、草、树木、路径、山水浑为一体,凸现出一种和谐美,而绝无一点孤立之感。特别是形形色色的各种漏窗,巧用了“漏窗借景”,使游客处处见景,时时见景,“一窗一景”,回味无穷。

    苏州园林的另一个造园手法就是:身处园中的任何位置都不可能做到一目了然。一条路以为已经走到尽头,但是前面转个弯一看,却豁然开朗,另有一番景色,正应了宋朝大诗人陆游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这个景色在原路上是绝对看不到的。

    以水为中心,借水衬景,则是我观察到苏州园林的又一个造园手法。如我们熟悉的拙政园,池水面积约占到整个园林的五分之三,园林的建筑十有八九皆临水而筑。我想除了让人感到园林面积似乎增大不少之外,就是每当微风吹过,波光闪闪时,更使人能遐想连绵,如临仙境之感,让人流连忘返。况且,水面上鲜脆欲滴的荷叶及一群群鲜红活泼的游鱼,妙趣横生,自成一景,平添多少活力。

    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是与传统文化精神及审美方式息息相关的。游览苏州园林景观,品味传统文化的美学底蕴和艺术创造力,是给予旅游者更高层次上的文化享受。我国传统美学思想追求“天人合一”、“神与物游”,文学、艺术皆带有突出的超技术性、超人工性的特点。体现在造园艺术上,便形成了崇尚山林景色的自然美,追求一种诗情画意的境界。譬如苏州园林中的奇峰异石,虽是人工所为,但浑似天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仔细想想,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没有经过源源流长的文化熏陶,是绝对达不到这种炉火纯青的境界的。

    如果说中国园林追求的是自然美的话,那么西方园林则是追求的一种规则美、人工美,两者截然不同。通过透视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我们感悟到东西方文化艺术精神的差异,在这种差异的背后,隐含的是人的精神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颇为耐人寻味。

    苏州园林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意境深邃的建造手法,给予旅游者自然美、人工美和理想美和谐统一的美感,不愧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推荐阅读:

“帆船之都”奥克兰 览尽大自然秀美风光

丹霞山:中国红石公园

中国园林的特征和造园手法

越南北部湾明珠——吉婆岛

 
   
  (编辑:张晓艳)  
 
暂无相关文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