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艺术之书院建筑
书院是古代的学校。中国古代的学校分为官办和民办两类,官办的叫“学宫”,民办的叫“书院”。书院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低等级的,启蒙性的,类似于今天的小学和中学。另一类是高等级的,研究性的,类似于今天的大学和研究院。
书院的建筑一般有讲学的讲堂、住宿自修的斋舍、藏书楼、祭祀的专祠等。书院建筑在各方面体现出儒家所理想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
建造书院选址非常讲究,岳麓书院选址在湖南长沙著名的风景区岳麓山下,森林茂密,漫山红枫,层林尽染;白鹿洞书院建在天下名山江西庐山五老峰下,林壑幽深,溪流潺潺。中国古人理想的读书场所就是茂林修竹,环境清幽的山林之间,远离尘世,心灵安静。
书院不仅讲究选址,而且还要着力经营周边环境。例如长沙岳麓书院,不仅选址在风景优美的岳麓山下,还在书院周边开挖沟渠池塘,引山泉人园中,种植树木花草,形成四季奇景,逐渐形成了著名的“书院八景"——“横坞烘霞”、“柳塘烟晓”、“风荷晚香”、“竹林冬翠”等等。
除此之外,还要在书院内建园林,引岳麓山上的泉水流入园中,号称“百泉轩”。另外,书院后面山谷中有爱晚亭,书院前面有自卑亭,直到湘江边上有牌楼。所有这些都构成书院的环境,都是书院的组成部分。
书院建筑的选址和环境经营,都是源自于儒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儒家的教育思想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美育,即通过艺术和审美陶冶人的情操。
在书院教育中,课堂讲授仅仅是教育的一部分,平时书院的师生三三两两在山间溪流茂林修竹之间闲游,或谈人生,或谈时务,这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基至是更重要的教育。
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方式是灵活自由的,特别是高等级的书院,相当于今天的大学或者研究院。在那里教学方式非常自由,没有固定的教学时间,没有固定的班级人数。
一般书院都只有一个讲堂,处在书院的最中心,讲堂前面两旁排列着成排的斋舍,是学生们住宿自修的地方。平时学生们主要时间都是在自己读书研究,老师不定期地给学生们讲课。讲课时也没有固定座位,老师坐在堂上,学生们三三两两自由地困坐在旁边听讲。讲课的内谷也比较自由,非照本宣科,而是自由地讲授,相互提问论辩。
若遇名师大家讲课,则远近学子云集听讲,每当此时常常讲堂坐不下,因此很多书院的讲堂建筑做成一面全开敞的轩廊形式,当听讲人多容不下的时候,就自然向庭院中延伸。
岳麓书院宋代最盛时期,著名学者张拭主持书院,远道请来大哲学家朱熹讲课。朱张二人虽然同属理学正宗,但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上学术思想仍有差异,两种不同年观点一起讲授论辩,成为学术史上著名的“朱张会讲”。史书记载当时全国各地学者云集听讲者逾千人。
今天岳麓书院讲堂上仍然摆放着两把椅子,便是对当年朱张会讲的纪念。
江苏无锡东林书院,明朝万历年间著名学者顾宪成等人在此讲学,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顾宪成撰写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家喻户晓。
顾宪成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挂在此处。
中国古代的祭祀其含义是感恩和纪念,在儒家的教育思想中祭祀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通过祭祀人物来教育后人。所以教育场所——学宫、书院都必定有祭祀的建筑。
学宫有文庙祭孔子,一般书院中虽然没有完整的文庙,但也有专门祭祀孔子的殿堂。除此之外,每个书院还有自己独特的祠庙,用来纪念该书院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书院中的这类祠庙叫“专祠”。
专祠,其建筑体量不大,其风格朴素淡雅而庄严,透出一股肃穆的气氛,让人顿生崇敬之意。
书院作为古代的教学场所,今天已经成为历史。但是书院那种特殊的教育方式今天仍可以为我们所借鉴,有些方面基至正是我们今天所缺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