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昭陵,位于沈阳城北郊(现在因为城市外扩都已经是市内了),俗称“沈阳北陵”,是清顺治元年(1644)八月初九日、皇太极驾崩一周年火化梓宫时确定的。昭陵内埋葬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陵寝区域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1927年,民国政府开辟为公园,解放后并逐渐扩展建设规模至今。
当年在陵寝西侧、与宝顶遥遥相对还有一组建筑叫“懿靖大贵妃、康惠淑妃园寝”(即昭陵妃园寝),是安葬皇太极的关睢宫宸妃、麟趾宫贵妃、洐庆宫淑妃等后妃的墓地。除此之外,在陵寝东西两翼各三里左右有陪葬墓,左侧有武勋王杨古里墓及奶妈坟,右侧有贞臣敦达里及安达里殉葬墓。这种以功臣陪葬的形式是古代陵寝制度,体现了封建君王“事死如事生”的愿望,也体现了忠君思想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这些墓葬都已经被历史变迁所湮没了。
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至顺治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后历经多次改建和增修而呈现现在的规模。陵寝建筑的平面布局遵循“前朝后寝”的陵寝原则自南向北由前、中、后三个部分组成,其主体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两侧对称排列,系仿自明朝皇陵而又具有满族陵寝的特点。昭陵背靠之土丘为人工堆砌,顺治八年被封为隆业山,如今隆业山前后的古松林已近400年,成为又一景色。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