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风景名胜 | 生态湿地 | 城市景观 | 人居景观 | 名园鉴赏 | 摄影园地 
 类 别: 关键字:
景观频道首页 >> 人居景观 >> 人居文化 >> 正文
 
树皮衣再现江湖 台湾阿美族的母系生活
来源:搜狐旅游 日期:2011年1月21日
 
 

树皮衣再现江湖 台湾阿美族的母系生活


    花莲原住民的传统手工艺

    具有多元族群特性的原住民艺术与文化,向来是花莲县境最丰富的文化资源。花莲县传统原住民手工艺产业,大致上较流通重要类型,包括编织、服饰、陶艺、琉璃、木艺、石艺和金工等项目:

    编织包含原住民的传统织布、天然手染,以及利用藤、竹、草等各种纤维材质所编成的用器。

    服饰方面,除了族群风格强烈的服装设计之外,还有最具装饰美学典型的饰品设计。

树皮衣再现江湖 台湾阿美族的母系生活


    原住民的陶艺:除了陶器,还有做为饰品设计主要材料的陶珠。

    有关琉璃最为单纯,只有琉璃珠的单一类项,往往和陶珠结合成串珠艺术,是原住民服装饰品设计的重要来源。

    在木艺方面则有木雕和木器,又以漂流木的创意设计最具特色;石艺则有石雕与石器的类型,只是工作室数量较少;至于原住民的金工,几乎是以传统刀具为主。

树皮衣再现江湖 台湾阿美族的母系生活


    阿美族传统美食

    传统上,阿美族人以小米、芋头等谷物及根茎作物为主食,佐食则包含了野菜及鱼肉,野菜的采集尤其广泛,举凡山苏、过猫、山茼蒿、龙葵、刺苋、林投、树豆、藤心等,都是阿美族人津津有味的佳肴,族人也常自称为“吃草的民族”。

    原住民传统的烹调技术都较为简单,阿美族也不例外,除了生食外,多半以水煮及火烤食用,其中有一种“石煮法”相当特殊,是从前阿美族人出外野餐的拿手绝活。而采集或收成的食物,尤其是肉类,当场吃不完的,就用日晒、薰烧或淹渍等方法加以储藏;另外,小米等谷类则可酿成酒,供祭典等特殊场合饮用。

    随着时代变迁,阿美族已普遍接受以稻米为主食,但嗜食野菜的风尚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广被其他族群接受。炒山苏、藤心排骨、过猫、山苦瓜、面包果、槟榔心等,早已成为许多大饭店、小餐馆里的必备菜,花莲市的各大饭店,也常季节性推出原住民美食活动;只是多半采取台式、客式的料理方式,口味较重,也较迎合现代人,却往往把野菜天生的芳香一并压抑。阿美族传统的料理方式,精致程度虽不及,却更能彰显食物的原味。

树皮衣再现江湖 台湾阿美族的母系生活


    石头火锅作法简单原始,举凡食材、容器、饮具、汤勺都就地取材;族人从前出外狩猎、工作时,只要带上一包盐巴,利用简单的素材,就能煮出一锅美味的料理,充分展现出其生活智慧。

    首先以槟榔叶鞘折成“锅具”,盛满水后将鱼虾、野菜和盐巴一齐投入,一旁则以炭烤石,待石头受热烧成白色时,便将之夹至容器。不久,石头把水烧滚,便成一锅香喷热腾的鱼汤。

    阿里碰碰是“南势阿美”特有的食物,与粽子有些类似,亦可称为阿美饭包。阿美人利用海滨常见的林投,先将其叶子摘下,削除边刺,再以4片叶编织成袋状,塞入生糯米水煮或干蒸。由于有林投叶的薰陶,食用起来别具一股芳香。

    阿美族人称腌肉为“希捞”,不论鱼肉、鱼卵、兽肉及动物肉脏,吃不完便加以腌制保存。制作时先在肉上敷抹盐巴,并加以搓揉,几天后置入陶罐中,并倒入一些小米酒,封存一个月便可取出食用。据说,腐烂生蛆者为希捞上品。

    河豚多栖息在礁岩地带,肠中有时会囤积毒性物质,因此台湾民众鲜少尝试。然而居住东海岸的阿美族人却有吃河豚的传统,他们经验老到地捕捞短刺的无毒河豚,作法上先用火烤,再拔壳去肠下锅煮汤,由于肉质细嫩,向来便是老人们的盘中佳肴。

推荐阅读:

花莲 台湾最后一片“人间净土”

氤氲而去的迷人香气 在越南的美好时光

中国式假期 看各地春节习俗

行走瑞士 体验冬天童话世界

 
  [ 1 ] [ 2 ]  
  (编辑:张晓艳)  
暂无相关文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