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风景名胜 | 生态湿地 | 城市景观 | 人居景观 | 名园鉴赏 | 摄影园地 
类 别:
关键字:
 
金华要建一大批公园+338公里的彩色
温州预建12条彩色森林景观带
福建仙游打造一道亮丽风景线
江门市:独特的森林生态文化
商丘市:精心打造“三座城”
景观频道首页 >> 生态湿地 >> 正文
 
爱上鸣翠湖湿地
来源:中国网 日期:2014年2月18日
 
      鸣翠湖,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国最美的六大湿地公园之一、中国生态保护最佳湿地、七十二连湖散落的细碎水晶、距离银川市区仅9公里的塞上江南盆景。


    碧水蓝天

    厚重的文化底蕴

    鸣翠湖历史悠远。早在明末清初,这里就是清初第一良将赵良栋的家乡所在地,康熙亲征葛尔丹时与此经过抵达兴庆府,赵良栋的后裔现还居于掌政镇,景区内还出土了赵良栋的石质墓葬制品,景区内有兴庆区七大古井之一的道祖庙古井。鸣翠湖原名道祖湖,2000年,银川市政府开发湿地湖泊资源,因其翠苇摇摇,百鸟喧喧,遂更名为鸣翠湖。

    鸣翠湖文化底蕴浓厚,两千多年前,秦皇汉武,文攻武略,使中原文化早早就在鸣翠湖所在的边塞小镇掌政镇扎根。自汉代以来,鸣翠湖所在的掌政镇在历史中几经起伏,逐渐发展起了代表河套地区最高耕作水平的农耕文明。明清时代,这里已经是成熟的鱼米耕作之乡。“神河浩浩来天际,别络分流来汉(延)渠。万顷腴田凭灌溉,千家禾黍足耕锄”。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六个儿子朱栴(靖庆王)在宁执政48年,他的诗句在追忆前任功绩的同时,也对当时的农耕生活进行了写照,鸣翠湖所在的掌政镇是承载多元文化的历史名堡。据史书记载,汉代中央政权为了戍边固城,开始向今天的银川平原大规模的移民,开渠引灌,屯田殖谷。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今银川平原黄河以西的数座屯田城堡先后建成,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下,兴起了一座管理屯田戍边、开渠殖谷事业的北典农城。此后,在中央政权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冲撞中,先前建设的城池历有沉浮。十六国时期,赫连勃勃(公元407年—431年在前人饮汗城的城址的基础上建立大夏国,并于413年(东晋安帝义熙九年)在此建丽子园。南北朝时期,这里是著名的怀远县城址所在地。从饮汗城算起,历经隋唐,旧怀远县城在掌政镇一带存在了约有300多年的历史。此后经过3个多世纪的沉寂,到了北宋元年间,党项族拓拔氏兴起,经过三代首领的苦心经营,李元昊于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建立西夏国,建都在怀远新城(1020年李元昊之父李德明已将怀远县升为兴州)名为兴庆府。斗转星移,历史到明清时期。掌政堡成为宁夏14堡之一(清为24堡之一)。从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设置张政堡至1949年宁夏解放,张政堡建置存在了550余年。1949年解放后,张政改为“掌政”称掌政乡(文革时称公社)。2002年11月划归银川市兴庆区,称掌政镇。朝代的更替、民族的融合,使这里积淀了厚重的多元文化。

    鸣翠湖的文化景观龙腾道、黄河水车、湿地科普展厅、道祖庙遗址及附近出土的文物,无不彰显了这里浓郁的文化品味。鸣翠湖龙腾道由80根龙柱组成,形态迥异,气势壮观。宁夏旧有祭龙古俗,黄河东岸曾建龙王庙,奉祀莎罗模、祈答刺模、失哈刺模神龙。考诸志乘,龙王之名疑系古蕃名,其意不详。明代尚书王逊《莎罗模龙王祠碑记》载:贺兰山亦有莎罗模龙神祠,后毁于元季,明代重修。西夏陵曾出土雕龙栏柱和龙饰碑缘,可证西夏党项人有奉祀龙王之俗。贺兰山毁于元代之莎罗模神龙祠疑建于西夏,若此,龙飞升于黄河之滨,鸣翠湖畔,矫健多姿,喻意深邃,为鸣翠湖更深一景。龙为华夏诸民族共有之图腾,构建龙腾道,即追循西夏古意,或为西夏龙王之称。

[ 1 ] [ 2 ] [ 3 ] [ 4 ]
(编辑:栀子花)
 
 
·中国罗平最奇特的油菜花海 ·2014年将开业的六大顶级酒店 ·世界唯一一座跨越两大洲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