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来源:搜狐旅游
作者:渝帆
日期:2016年4月27日 |
|
|
吴哥是一个王朝,而吴哥窟是一处景点,而讲到吴哥窟,既特指小吴哥,又是小吴哥、大吴哥、圣剑寺、塔布隆寺、东梅奔寺、塔高寺、巴肯山等诸多景点的统称。小吴哥是其中的代表建筑,也是柬埔寨国旗图案的原型。而大吴哥则是相距不远的另外一个景点,是吴哥王朝的首都、东南亚历史上最宏伟的都城之一,多次毁于战火,后几经重修,最终在1426年被废弃。
大吴哥其实又叫通王城,周围有城墙环绕,共有5座城门,内有王宫、巴戎寺、斗象台、癞王台等建筑。由于筑城时刚经历了战乱,所以朝野上下都期待和平安宁,加上当时的摄耶跋摩七世崇信佛教,因而大吴哥中的代表建筑巴戎寺虽然建筑形式与吴哥寺大同小异,但它供奉的神灵已不全是印度教诸神,而是有国王本人的佛像(最为典型的就是巴戎寺高棉的微笑)及国人所熟悉的观音等菩萨。
大吴哥保存最完好,最著名的建筑便是巴戎寺,也就是吴哥的微笑所在地,里面有数十座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石塔,塔上大都刻有四面佛。这些佛像个个鼻高唇厚,面带微笑,也就是著名的“高棉的微笑”了(具体情况,渝帆前面已另文分享,大家可以在渝帆的公众号、博客中找到,或者搜索:巴戎寺:震撼心灵的高棉微笑)
除了巴戎寺,巴芳寺也是大吴哥的一大看点,与巴戎寺的设计理念一样,都是以须弥山的概念,呈金字塔布局,整个寺庙共有5层台基,在第1、3、5层台基上各有一个封闭式回廊,回廊四边的中央和四角都有塔楼。在第5层台基上建有一座高约50米巨大铜皮包裹着的石塔,它比其东南方巴戎寺中央的佛塔还要高。但由于巴方寺原来是建在沙土地上,地基不稳,再加上工程水平欠缺和回廊、塔楼的重量过大,15世纪便开始倒塌,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也只有一个金字塔型的废墟(不过现在有法国的专家团队在负责修复)。
在巴方寺前面,便是空中宫殿遗迹,该建筑最初是真腊国王罗因陀罗跋摩二世在位时建造的湿婆庙,後为苏利耶跋摩一世改建成为须弥山式印度教寺庙。现在已是一片废墟,我们并未深入去参观,只在外面拍了些照片,却也可以从布局中找到吴哥窟建筑艺术中的几项原素:须弥山、中心宝塔、画廊、庙门阁等。
空中宫殿的后面是以前的王宫遗迹,现在上面已没什么建筑,由于天气炎热,我们便没有进去,而在空中宫殿的前面则是著名的斗象台,观其外形,故名思义,以渝帆的理解也就是一个以前国王检阅军队、观看表演(或许有斗象吧)的台子,现在该平台依然还在,台的长度目测超过二百米,南部的梯级以三头饰的大象为柱,象鼻卷著莲花。平台的墙壁则雕上狮子和神鸟。台壁上有大象、犀牛、河马等图饰,栩栩如生。
沿斗象台前行,再往里就是癞王台了,据说是当时的皇家火葬场所在地,因平台顶端一座没有性别的“癞王”雕像而得名。但为什么叫“癞王”则众说不一,有人说因为发现是布满青苔,也有人说雕像是一位染上麻风病的国王,具体什么原因,我们也懒得深究,不过台壁的各种雕塑依旧精美,渝帆特地拍了些细节图案。

吴哥是一个王朝

大吴哥的南门

吴哥的微笑原型地

大吴哥最著名的景点,也是保存得最好的景点便是巴戎寺了

除了巴戎寺,再往前行便是巴方寺了

巴芳寺

巴戎寺 |
|
|
[ 1 ]
[
2
]
[
3
]
[
4
]
|
|
|
(编辑:樱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