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飘洒着明清余韵
青城古镇保留了大量的明清民居,而被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据统计,青城镇保存了50余处明初至清末的古建筑,主要集中在青城、城和、新民三个地方,绝大部分为康熙、乾隆、嘉庆、道光时所建。
民居有四合院、三合院、条型院落等多种类型,今天保存在青城的民居以四合院为主,有三堂三厦、三堂五厦、三堂七厦等。这些院落的主人都是各地来此收购水烟的商人,故而这些建筑也吸收了北京、天津、陕西、山西等地的风格特点。在修建过程中聪明的工匠们利用青城丰富的石头资源,根据不同形状的石头巧妙组合,大小穿插,构成精美图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如意、福禄寿喜等。
青城浓缩了兰州水烟栽种加工史。青城人在明末清初引进水烟制作工艺,到康熙年间,青城人的水烟已经形成品牌,极盛时有140多家商号,从业人员达3000余名。青城在清末时达到了极盛,有人口10余万。
书院:流淌着人文血脉
人口和经济的兴盛奠定了青城文化的繁荣。自明代后,青城人先后考取了10名进士,1名皇榜翰林,29名举人,还有10名孝廉方正,82名贡生。
如今青城镇内还完整地保存着一座书院———青城书院。青城书院创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由热心教育的当地水烟商人杨顺伦、顾永泰倡议,皋兰、金县二县批准,从本地黄烟赋税中抽成,作为书院修金膏火。书院院门三间,两厦各五间;后院讲堂三间,两厦各六间。门内两侧各立石碑两座。光绪三十年(1904),书院改名为“皋榆联立高等学堂”。
青城镇民风古朴,虽在乡村但村民却谈吐文雅、彬彬有礼、乐善好施、轻财好客,人文血脉流淌不息。
推荐阅读:
西岭雪山——诗人笔下的绝色美景
千古奇音第一山 石钟山
苏州“甪直古镇”
中国最美的5大火山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