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藏殿
邀月洞西100米处有地藏殿,坐北朝南,面阔3间,殿壁用红青两色岩石砌筑,东西两壁刻满文字。殿前原有"河图洛书"石亭,现已移至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五塔寺)。
地藏殿和晏公祠属于石构建筑,从地藏殿的墙壁上来看,虽然年代久远,可上边刻有的楷体文字依然清晰可见,孔子礼乐字样更是充斥其中。本身它又是庙,又是祠,记录的又是儒家的圣贤,非常少见。在刘耀华老先生的努力下,晏公祠和地藏殿被定为了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因为常年失修,地藏殿很多刻有文字的墙体砖块都已经缺失了,所以无论是对文物保护还是历史研究都是一笔巨大的损失。《帝京景物略》中载:“祠,正德中晏长侍忠所立也。......石殿三楹,像皆石。
四、西山苗寨与健锐营
清朝乾隆末年,由于不堪清王朝的压迫和剥削,苗王十三保带领湖南花垣县的苗族和贵州的苗族发动了一场暴动,史称“乾嘉苗民暴动”。当时的清政府调动四川、湖南、贵州、广西的十几万大军到湖南进行“剿匪”,据传,时任四川提督的福康安就是在花垣县被暗杀的。后来,由于叛徒叛变,导致苗王被捕。据史料记载,苗王十三保及其部将、亲属被押解进京。传说苗王十三保被处死,其余人等被流放在京城的附近。当时苗王的部将和亲属被关押的地方就是现在的小营遗址,“小营”的叫法是相对于满族“大营”而来的,也就是军营旁边的关押地。后来,这些苗族的子孙后代离开了小营,在门头村落了脚。
香山地区还曾经满布“碉楼”。清朝乾隆年间,四川西部大小金川一带的少数民族不服当朝统治,屡次发动叛乱。由于这些少数民族在驻扎的重要山道和各处隘口修建了众多碉楼,易守难攻,因此一开始,乾隆派去的清剿部队老是吃败仗。后来,乾隆改变策略,在香山脚下建立了一支1000余人的特种部队,即健锐营,并修建68座碉楼进行实战训练。最后,健锐营在平叛大小金川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小金川平定以后,乾隆并没有解散健锐营,而是将其作为自己巡游保卫以及对外作战的重要力量,擢升的将军就有40多位。由此,健锐营逐渐发展成清朝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一直到满清统治结束后才自动解散。直到现在,香山地区依然还有好几座碉楼。但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剩下的这几座碉楼,分处于不同单位用地之上,有的还处在部队驻地中,除个别受到较好保护外,其余大多是一派残垣断壁的破败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