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风景名胜 | 生态湿地 | 城市景观 | 人居景观 | 名园鉴赏 | 摄影园地 
类 别:
关键字:
 
景观频道首页 >> 风景名胜 >> 湖光山色 >> 正文
 
中法大学 皇城根下的文化鹊桥
来源:乐途游民部落 日期:2012年4月24日
 
 

    中法大学旧址

    曾为水乡的东皇城根一带,最有名的桥竟是一座沟通东西方文化的“鹊桥”:大清朝的理藩院所在,前总理衙门时代的外交心脏;民国变身中法大学,蔡元培曾亲任校长、徐悲鸿在此教授、陈毅元帅当过这儿的学生。如今,这座古老的建筑以“艺术8”的身份,再次成为望法兰西的前哨。

    理藩院变身大学堂

    如今在北京时尚艺术圈里,尚8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品牌。不管是四惠东的尚8里,还是CBD的创业园,都是时尚艺术的汇聚地,小资人士的乐园。如今,它的第八个阵地——位于东黄城根大街的艺术8又开业了。

    从中式的五开间大门进去,穿过古香古色的庭院,宽阔的展厅展现在眼前。这里主打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艺术品交流。不同于798艺术区当代艺术的批判与抨击,这里的艺术品洋溢着积极唯美与异国情调。既独树一帜,又兼备东西方文化元素。古老的厅堂里,不时还会有音乐会、电影沙龙、时尚发布等活动。开放时,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还曾来此参观,并将这里誉为非官方的“友谊使馆”、“文化使馆”。而要细究起这栋建筑与西方的渊源,那可说来话长了。

    这座建筑所在的东黄城根大街,在清朝是皇城禁地。除去皇家园林,就是衙门官府。在清朝末年,这里是大名鼎鼎的理藩院所在,清乾隆朝以前,理藩院就相当于外交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朝设立了总理衙门,与西方列强的外交事务移交了出去。但理藩院仍然负责与大清朝与蒙藏等少数民族及俄罗斯的外交事务,也算是要冲机构。清朝倒台,理藩院自然闲置了下来,一直到1924年,辛亥革命的元老之一、前清内阁大学士李鸿藻之子李石曾,将理藩院旁的一家工厂厂房连带附近民居一并买下,建起了一座中法大学。

    您听学校这名字,就知道与法国有莫大渊源。周恩来、邓小平、陈毅、朱德、聂荣臻、李富春、李立三、巴金等领袖人物,都是“法归”。而把法国先进教育引进中国,培养高技术科技人才,也是当时的文化名流蔡元培、李石曾等人的梦想。这座中法大学的建立,就是把梦想照进现实的重要一步。

    1920年春,在中法两国知识界的努力下,象征着教育合作的中法大学由国立北京大学、广东大学以及法国里昂大学负责筹备。那时的中法大学,有点如今中外联合办大学的意思。在国内修满课程后,可直接送去法国深造。因此在当时《北京中法大学概要及章程》中指出,“中法大学诨称也。析言之,又有北京中法大学,广东中法大学、海外中法大学”。原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在其回忆文章中曾谈到,他就曾以蔡元培秘书的名义获得护照,签证,前往法国的中法大学,开设逻辑课。而著名画家徐悲鸿,在两边都担任过导师。传奇女画家潘玉良,也曾获得过法国中法大学的奖学金。

    成立之初,北京中法大学是在西山碧云寺法文预备学校的基础上扩充成立的,首任校长正是蔡元培。也因蔡元培的关系,北京中法大学与北京大学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少北大的教员以及优秀的毕业生被直接保荐到中法大学任教。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加强了中法大学的教学实力。经过四年努力,到1925年,中法大学已发展为以法国文学哲学家和科学家命名的四个学院。

    分别是服尔德(伏尔泰旧译)学院(文学科)、孔德学院(哲学科)、居礼(居里旧译)学院(数理化科)和陆谟克(拉马克旧译)学院(生物学科)。这种命名学院的方式算是欧洲大学的传统。到了1925年秋,中法学校正式迁到了如今的东黄城根大街上,而陈毅元帅,就曾在这里成为文学科的一名本科生。

推荐阅读:

   美国堪比五星酒店的学校

   探秘英国著名的贵族学校

   世界十大贵族学校

   中国大学校园10大美丽湖泊
[ 1 ] [ 2 ]
(编辑:栀子花)

 
暂无相关文章信息!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酵伙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斤拷系锟斤拷锟斤拷 |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斤拷为锟斤拷页 | 锟斤拷锟斤拷锟秸诧拷 |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截碉拷锟斤拷锟�
锟斤拷权锟斤拷锟叫o拷锟叫癸拷园锟斤拷锟斤拷   锟酵凤拷锟斤拷锟戒:Service@Yuanlin.com   锟界话锟斤拷0571-86438262
锟斤拷锟斤拷实锟斤拷锟斤拷锟叫癸拷园锟斤拷 园锟斤拷锟教伙拷  |  通锟斤拷锟斤拷址锟斤拷锟叫癸拷园锟斤拷
战锟皆猴拷锟斤拷:锟叫癸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协锟斤拷 锟姐江省锟斤拷锟斤拷协锟斤拷
锟斤拷营锟斤拷锟斤拷证锟斤拷牛锟斤拷锟紹2-20100396
锟斤拷婢拷锟斤拷锟街わ拷锟脚o拷330100000040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