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来源:南方日报
日期:2014年2月25日 |
|
|

安徽渣济
坐落在流水潺潺的渣济河两岸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群,绵延lO里。历史上的渣济有108座桥梁,108座祠堂和108座庙宇,而时至今日,历经百年的风雨沧桑,虽不复有往日风采,仍存有明代建筑80处,清代建筑109处,红楼、天申、麟趾等30余座石桥和10余座祠堂、庙宇。虽历经风雨,渐显颓唐,甚至许多房屋只余下断壁残垣,但这些鳞次栉比的民居都雕梁画栋、翘角飞檐,哪怕随处可见的门窗扇格、厅堂柱础也都精雕细琢,仍能让游者深感其往日的辉煌。还未得到开发的渣济,使其最原始自然的状态得以保存。这里多古桥、古巷,还有据说是全国古村落中最长的石板路。黑格尔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细雨过后的渣济村,别有一番诗的节奏感,有人想起了那首戴望舒的名作“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白天的渣济更像一个艺术作坊,随处可见端着调色板或相机的画家和摄影师们,他们的神情像极了实验室里的科学家,取景框就是他们的显微镜,虔诚的教徒一般专注,仿佛一个伟大的科学发现就将在此诞生。走过他们的身边,只有好奇却不忍打扰。我们也背上相机选择在清晨出发,这时的村子,雾气还未散尽,还能感受到空气中的潮气,叶子上的露水微微颤抖。手中古老的机械式单反相机和这村子倒有几分契合,从选景到调焦只能跟着感觉走,每一张照片都得好好地琢磨琢磨才肯按下快门,成像的效果只有等到胶卷洗出后才能揭晓,一点都急躁不来,这里有让人慢下来的魔力。
渣济作为古村落的代表,不免要被拿来和那些早已名声在外的古镇、水乡进行比较。我庆幸自己在她不为人知的时候遇见她,好像待字闺中的少女,羞涩又不乏傻气,她联系着古与今,就像我们一面渴望摩登又无法摆脱乡土。但是对于美的理解,从来都不是单调的,这让我想到了费孝通先生的那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无论繁华喧嚣的冷艳美亦或是低调质朴的纯真美,对于旅行者如你我,又何必让自己非要在二者之间作出非此即彼的抉择?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