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强年画,因产地在河北武强而得名。明初已具规模,盛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那时,县城南关就有一百四十多家画店,周围五十多个村庄有画业作坊,形成了武强画业中心。在外地有一百六十多处批发庄,年总产销量高达一亿对开张,行销大半个中国。武强年画色彩明快,线条粗矿,构图饱满,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它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品种繁多:有门画、神码、历画、窗画、灯画,影壁画、中堂画、对联、条屏、炕围画、顶棚画等。所谓“过节新”、“满堂彩”,充满了吉利红火的节日气氛,充分反映了民俗、民情和人民的思想愿望。
武强年画历史悠久。纵观各个历史时期,它饱受风霜,历尽沧桑,虽曾遭水火刀兵及动乱的毁灭,但随着历史的变迁都有所创新和发展,并越来越蔚为壮观,广大群众称之为“民俗生活的艺术画廊”。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延安鲁艺和平津的革命艺术家古元等同志来到河北,与武强年画艺人相结合,创造了大量反映时代生活的优秀作品,如有军民大生产、战争记实、民主革命和建设等,为民族的解放和振兴作出了卓越贡献。正如周扬同志所说:“这在中国美术史上是一个创举”。被誉为河北艺术的象征。
为了继承发展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国家文化部及新闻出版署批准成立了“武强年画社”。给予出版权。后来,又建立了“武强年画博物馆”,还决定每年九月九日为武强年画艺术节,每两年庆祝一次并延续下去,以促进国内外的文化交流,加强与各地、各国人民的联系和友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