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风景名胜 | 生态湿地 | 城市景观 | 人居景观 | 名园鉴赏 | 摄影园地 
 类 别: 关键字:
景观频道首页 >> 人居景观 >> 人居文化 >> 正文
 
镂空艺术剪纸中国民间艺术瑰宝
来源:凤凰网旅游 日期:2014年3月11日
 
   


    图片来自网络


    中阳剪纸

    山西省中阳县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吕梁地区。这一带民俗文化积淀极为深厚,保留着许多原生态的人文环境,由此形成中阳剪纸古老的民俗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

    中阳剪纸主要分布于中阳县境内南川河流域、刘家坪地区和西山边远山区。南川河流域的民俗剪纸风格细腻、古朴典雅,在中阳剪纸中占据主流地位。刘家坪的剪纸风格纯朴、刚健,西山边远地区的剪纸风格粗犷、浑厚,与南川河流域剪纸的主流风格相依相存,丰富着中阳剪纸的特色。

    中阳剪纸与当地传统民俗文化血肉相连,它以中阳当地民俗信仰、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神话传说为主要表现内容,其中既有以鱼、蛙、蛇、兔为主题的装饰纹样,也有配合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的民俗剪纸,还有以民间神话为题材的剪纸作品。中阳剪纸多以红纸剪成,体现着喜庆、热烈的民俗气氛,有时也根据风俗习惯,运用紫、黑、黄、绿、蓝等彩色纸剪制作品。中阳剪纸的主要作者是中阳农村中的劳动妇女,剪纸是她们日常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她们审美情趣和聪明才智的集中表现。中阳剪纸富有浓郁的山野泥土气息和原始艺术质朴的美感,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劳动妇女的理想和追求。其技艺的传承关系一般是自发的,亦有以家族方式传承的。现在主要传承人有王计汝、高宝香、刘玉莲、王中文、马翠莲等十几人,年龄已在60岁以上。这些老人一旦离去,中阳剪纸势将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最终走向消亡。所以应尽早采取措施,对之进行抢救。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

    医巫闾山地区满族民间剪纸艺术以满族人原始的自然神崇拜、始祖神崇拜、生殖繁衍崇拜以及满族风俗为主要表现内容。医巫闾山地区满族人的原始崇拜活动中往往要制造图腾形象,或用树皮、兽皮剪刻诸神形象,或用木材雕刻神偶的形象等等。这种仪式造像活动历年相沿成习,最后发展成为一种剪纸艺术,既保留了东北满族的人文特征,又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萨满文化内涵,是研究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史料。

    医巫闾山满族民间剪纸不但内容丰富,且造型简洁,纹样古朴。它不用繁琐、细密的剪法,不求精致、准确的造型,而主要以博大恢弘的气度和朴拙古茂的神韵取胜。

    数百年来,这种满族民间剪纸艺术在医巫闾山地区的北宁市、凌海市、阜新市、义县等地流传,世代相承。在许多城乡地区,众多妇女参与剪纸活动,产生出许多技艺高超、成果丰富的艺人,形成祖辈相传的传承谱系。目前,尚有侯桂芝、马凤云、黄连玉、汪秀霞等十余家谱系仍在传承相续。随着老一代艺人逐渐逝去,将后继乏人,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下随时都可能走向衰亡。因此有必要制定方案,对这一古老的民族民间艺术实施保护。

    扬州剪纸

    扬州是中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唐宋时期就有“剪纸报春”的习俗。扬州人在立春之日剪纸为花,做成春蝶、春线、春胜等样式,“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观以为乐。另外还剪制纸钱、纸马等,专门用于祭奠。至清代,扬州商业兴盛,剪纸艺人亦数量大增,嘉、道年间的著名剪纸有艺人包钧等,技艺超群,有“神剪”之誉。扬州的剪纸艺人还根据需要创作绣品底样,大至门帘帐沿、被服枕套,小至镜服香囊、绢帕笔袋,有绣花必有纸样,扬州人称剪纸样的艺人为“剪花样的”。

    扬州剪纸线条清秀流畅,构图精巧雅致,形象夸张简洁,技法变中求新,形成了特有的“剪味纸感”和艺术魅力,为中国南方民间剪纸艺术的代表之一。其用纸以安徽手抄宣为主,厚薄适中,无色染,质地平整。 

    现代扬州剪纸的主要传承人为张金盛(艺名“老张三麻子”)和张永寿(艺名“小张三麻子”)父子俩。张永寿从艺七十多年,其剪纸已从实用性的花样转入富有装饰性的主题性创作,作品显现出写实、变化、概括、夸张的风格特点,总结有“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等剪纸要诀,为后辈剪纸艺人留下了宝贵的“创作经”。张永寿毕生创作了数千件作品,其中的《百花齐放》、《百菊图》、《百蝶恋花图》等艺术价值极高,被人们称为“剪纸艺术中的观止之作”。1989年,张永寿先生逝世,其第三代传承人虽也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成就,但功力和灵气都无法超越前代。到目前为止,扬州剪纸技艺后继无人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正处于濒危状态,亟待保护和扶持。

 
  [ 1 ] [ 2 ]  
  (编辑:发财树)  
·马背上美女内蒙草原别样风景 ·传承千年的西藏古盐田
·《国家地理》展世界最美黄金时刻 ·历史遗留的痕迹盘点各朝古都
·中国之美薰衣草田之天山北麓 ·超现实黑教堂海蚀柱自然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