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名之后的“悲情”
基隆山是九份和金瓜石的界山,因貌似鸡笼而得名“鸡笼山”。清光绪6年取“基地昌隆”之意,更改为现名。在陈绮贞眼里,九份的空气很新鲜,感觉很特别。这也得益于它依山傍海的地势和开阔的视野。据说因为终年不断的海风和多雾,夹带着海水盐分渗入山坡泥土中,故而此地生长的芋头和蕃薯特别好吃。
清新爽胃的早餐之后,从著名的老街开始,边漫走,边领略。
刚走到老街入口,便被一家“木屐王”的制鞋店吸引。鞋身和底全是事先做好的模子,你只用选好鞋面的花样,店家把四颗圆钉“当当”敲进鞋的两侧,一双木屐便大功告成。为家人选了几双,我把女主人刚做好的一双花形图案女鞋穿在脚上便开始“暴走”了。一天下来,这双带跟的木屐可是养眼、毁足两不误。
老街
整个老街的精华区,便是由竖崎路、轻便路、基山街,加上周遭一些阶梯下路所贯穿。竖崎路最能展现山城特色,从九份派出所沿路而上,可抵达最尽头的九份国小。早期是重要的交通与补给路线,石阶、茶香、日式老房,勾勒出一幅怀古美景。这里也是台湾最大的山城聚落。基山街沿线不用爬坡,街道两旁商家林立,有吃有喝有玩,最为经典。
据说,看过影片《千与千寻》的朋友很容易从老街想象出片中的神秘鬼域:大红灯笼的饮食街、汤婆婆的澡堂、通往锅炉爷爷处的绝壁石阶,都惊人地神似着。但更多的访客,可是奔着九份的小吃而来。
满满的人潮两侧,随便就是四五十年的老店招牌。鸡骨熬制的高汤鱼丸,满街飘香的阿兰草仔馃,香香的红糟肉圆和大陆尝不着的春卷冰淇淋,阿婆铁蛋、红糖糕、烧酒鸡麻油鸡笋子鸡数不胜数,令人垂涎欲滴。最富盛名的,当属芋圆了。不仅嚼劲十足,还吃得到小块的芋头,加上绿豆、红豆、花豆……配料十足,铺上碎冰,真是无敌甜品。
九份在当时的采金年代风光无限,相应的各种娱乐产业也蓬勃发展。竖崎路与轻便路交叉路口的全台湾第一家电影院—升平戏院就是当时娱乐产业最佳的代表。这里也是侯导当年拍《悲情城市》的剧场所在,现在都已荒废,仍隐约可见当年的繁华。掘金落寞之后,九份人潮逐渐稀少。又因为吴念真导演的电影《无言的山丘》、《多桑》,带起了当地的观光。
老街,是九份最热闹,也是最有争议的造访景点
说到《悲情城市》,正是这部名片令九份爆得大名,带来了滚滚人流和繁华商业。据说侯导感慨于曾经漂亮的小镇,因为影片上映后大家抢景观加盖楼台,让原来的九份样貌全变了样,曾痛心地说,“让九份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我有深深的罪恶感。”名导和文艺歌手本来不搭界,却在这点上形成共识。
但在另一种叙述里,九份的面貌却是不同模样。金矿业没落后,九份一度萧条惨淡。台湾自20世纪90年代起始的10年大力开展“自强活动”,鼓励台湾人自己出来消费,提振岛内经济,加上同时又兴起“知性之旅”,以纠正过去“观光夜市化”的倾向。来九份的台湾本地观光客随之多起来。因为《悲情城市》等多部影片先后在这里拍摄,以及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与九份的渊源,媒体大幅报道,来的人越发多起来。
我虽没有侯导那样痛心疾首的感受,却在途经“悲情城市主要拍摄现场”招牌处,询问相关信息时,遭遇了接待人员的漠然。这可算是此行唯一的不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