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风景名胜 | 生态湿地 | 城市景观 | 人居景观 | 名园鉴赏 | 摄影园地 
 类 别: 关键字:
景观频道首页 >> 名园鉴赏 >> 造园艺术 >> 正文
 
西湖风景意象
来源:《蓝天园林》 作者:李一凡 日期:2006年3月24日
 
 

    除了具有宗教主导性又有艺术性建构的雷峰塔、保俶塔外,到中唐白居易筑湖东之堤,特别是北宋苏东坡浚湖时筑苏堤一痕、置塔三潭为标志性营建,西湖山水开始走向人工和艺术的营造,开始了自然走向艺术化、山水走向园林化的历史过程。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个性化、艺术化的西湖风景意象,从而超越了早期的那种宗教神异色彩的风景意象而成为主流。它的标志性事件,就是南宋时期著名“西湖十景”的出现和题名。西湖十景,也就是十个西湖最有代表性也最为人们品评称道的十大风景意象所表征的十处风景点。十大风景意象以简明、朴素而又美妙有概括力的诗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脍炙人口,流布全国。特别是“西湖十景”的提炼、推举和题名,出现了以十大风景意象为表达的“标题风景”,这在当时及中国风景史上是一个文化创举,不久便流播全国各地,竞相效仿。十分显然,“西湖十景”为代表的一系列西湖风景意象,都是在诗歌及绘画等艺术审美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到了清代,杭州有这种四字意象标题的风景,知名的总有数以百计,难怪杭州会成为典型的著名风景旅游城市。

    西湖风景意象一大特点,就是以艺术的、人性化的风景意象和宗教的、神性化的风景意象为主流或主导特征,代表了西湖风景的精华和最佳吸引物。西湖风景意象还有如下一些特点:

    1.西湖风景意象,作为诗歌艺术、绘画艺术与代表性山水景观的结合和产物,出现“标题风景”,具有山水文化和风景审美的首创性。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和西湖风景建设的珍贵遗产。它是西湖风景代表性美点、亮点的诗性沉淀、画意总结和语言表达。尤为可贵的是以西湖十景代表的风景意象,形成了空间分布的景观序列,远近呼应、并形成游览路线的节点和导引。它也形成了随季节时序推移而变化的时间景观序列,如春有“苏堤春晓”,夏有“曲院风荷”、秋有“平湖秋月”、冬有“断桥残雪”,日有“雷峰夕照”,夜有“三潭印月”之类。这样,西湖风景意象不仅成为代表性景观的标题形象,出现了标题风景的山水文化新型,还有空间景观意象和时间意象有序分布的巧妙动人细节,它们相对集中又合理分散,突出了西湖文化的创造性、和谐性和精致美妙性。

    2.西湖风景意象从它以“西湖十景”昭著天下起,就是宋代艺术文化思想情趣的深刻反映,具有“逸”的高雅美学品格。正是在北南两宋期间,形成了中国文化自秦汉、隋唐以来的历史转型期。从艺术审美的文化变化来看,其思想感情及美学趣味,从唐的热烈奔放大气变为冷静萧索理性,变为内敛自省,从崇拜旭日东升转向心仪明月,从面对喷薄之朝阳转向遥望明寂之星空,从敝朗转向幽玄,从生机跃动之美转向枯寂荒寒之美,心性变为宁静而沉思。

    宋代艺术文化风格,就是以“清丽、秀雅、柔和、有逸气”为特征的,表现为“以小见大”以及对“宁静、净寂、简约、幽玄、雅致”的追求,形成以“逸”为品格的“宋风”、“宋调”。山水画到了宋代,就有“逸品”高于“神品”之变,波及元代就有“写胸中逸气而已”的美学大成。“逸”的推崇反映了审美趣味已从对客体有“神韵”之美,转向了主体内心的“逸致”之美,即见证于审美意象中的主体超然理性的个性和气质。其形象素朴、柔和,色彩淡雅、简索,具有与当时水墨山水画相通的艺术精神气质。因此,以“西湖十景”为代表的西湖风景及其文化气质,是宋文化气质的一个部分,是宋审美文化情趣品格的一种具体表现。西湖十景代表的西湖风景意象,具有宋文化这种“逸致”与“平和”之美的特点。比如“断桥残雪”萧索、简淡、冷寂中的清美,“雷峰夕照”古朴、静穆、荒寒中的灿烂,“南屏晚钟”溟濛、沉寂、怆然中的悠扬,“平湖秋月”明静、萧然、简约中的清丽,“双峰插云”自然、缥渺、幽玄中的高远,以及“苏堤春晓”的生机,“花港观鱼”的灵动,“曲院风荷”的沁香,“柳浪闻莺”的软语清韵等,都从不同侧面、不同情景展现了西湖风景中多姿多彩的自然美及宋文化的雅致和逸气。

    3.西湖风景意象突出表现了西湖风景的自然之美。西湖风景历史发展,是一个从自然美这一根本基点开始并且不脱离自然美的人文化过程,是一个从自然美发展并升华为艺术美的自然美艺术化过程。这是西湖风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性质。因此,在《西湖美学状况及发展研究》一文中,笔者明确提出这样一个结论:西湖景观性质的形成和确定,是一个随文化活动时间展开而历史生成的过程,具有多层关系定性的综合特点。因此,西湖景观具有自然景观、园林景观、文化景观、城市景观这样四种基本性质,其中自然美是根本的基础景观。以“西湖十景”为代表的西湖风景意象,见证了这一历史情况——它们以西湖自然之美的礼赞与歌唱为特点和主题,是自然美的人文化、艺术化和典型化。在苏东坡著名的

 
  [ 1 ] [ 2 ]  
  (编辑:夏腊梅)  
暂无相关文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