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战争与园林是一对冤家,晚清国力衰退,外国列强虎视眈眈,不断发动侵华战争,国内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经济危机,民不聊生,不时有义军揭竿而起,清政府在盛清时所创下辉煌业绩在战火中遭到严重破坏。园林是经济复苏、繁荣的象征,也是生活腐败的标志之一,晚清园林在与战争的对抗中,简直是以卵击石,一大批园林在炮火中化为灰烬。而在战争中恢复的园林实在少之又少。不过晚清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的租界地园林因此而诞生,虽为屈辱,但毕竟带来了外国园林文化,算是有正面效应。
关键词:晚清;战争;园林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园林
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1842年(道光20年~22年)。最后以中国的失败并签订《南京条约》为告终,自此中国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这一次战争主要波及广东、福建、浙江、天津,许多城市只是受到炮轰,并未在城中鏖战,故局部园林受损难免,但不多,也不严重,主要是广州,园林受损最严重,而中国园林集中地的苏、杭、扬、北平则未受创。如上海内园,“道、咸之际,两曹兵火,相继修复。”豫园,在英军入城后,在此盘桓五日,肆意毁坏园景。此役之后,英国在上海、天津、广州等地设租界,为后来在上海、天津、广州等地建设租界园林打下了基础。
二、太平天国起义与园林
太平天国革命从1851年(咸丰1年)始,1862年(同治1年)结束。从太平军的行进路线看,遍及18个省几百个大小城镇,主要战斗发生在桂平、永安(蒙山)、桂林、全州、道州、郴州、长沙、岳州(岳阳)、汉阳、汉口、武昌、武汉、镇江、九江、南京、南昌、安庆、浦口、三河、常州、苏州、上海、宁波、杭州、扬州、商丘、开封、巩县、洛关(河北永年县治)、怀庆(沁阳)、保定、深州、沧州、静海、天津(未占)、阜城、临清、连镇、冯官屯、蓑衣渡、湖口、瑞州(高安)、饶州(波阳)、乐平、景德镇、武穴、桐城、舒城、庐州(合肥)、黄州(黄冈)、湘潭、田家镇、吉安等。清军兵器兵力不强,而太平军亦不强,使战斗的争夺更为激烈和悲壮,对城市的破坏更为严重。再则,太平军农民出身,对于园林文物不太爱惜,园林在役毁损最严重,从波及范围上看,主要是江南园林。园林最集中的苏州、扬州、杭州、南京等地的大部分在此时被毁,童寯在《江南园林志》中常称“咸、同兵火”,指的就是指从1860年~1862年(咸丰10年至同治元年)期间的惨烈争夺战。
苏州受咸同兵火毁损的园林很多,拙政园和留园幸运地保留下来,前者成为忠王府花园,但苏州阊门外的园林却遭到严重损害。
狮子林在咸丰兵火中颓圯。沧浪亭,惟余童山,1873年始重修。耦园原名涉园,毁于此次兵火,1874年,沈秉成购园重修更名。艺圃在太平军入城后成为听王陈炳文府。环秀山庄在“咸同战祸,颇有毁伤,光绪中重修”,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秋再修。沧浪亭“毁于咸同兵火,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修”。“木渎故有潜园、息园,咸丰兵火,俱成灰烬。”常熟燕园,“太平之役,多有毁伤。”
上海豫园,“数遭兵燹,与东园共之。同治年再修,早失豫园本色矣。”咸丰三年(1853年),小刀会占领上海,以园中点春堂为指挥所。二年后,清军破城,园林成为清军发泄之所,点春堂一带成为废墟。上海内园因与豫园隔壁,与豫园同遭苦难。“太平之役,驻英、法军,多所摧毁。”嘉定秋霞圃在太平天国兵火中“惟余乔木数本,废池一泓。”
扬州个园,“太平天国狂飙过后,更见凋零。”同治、光绪两度转手,大力修缮,方得一景。无锡寄畅园,“惜咸同兵火(1860年),澄池嘉树、鞠为茂草,近稍修复,非似昔日之盛矣”,除双孝祠、凌虚阁外全毁,千年古木一棵不剩,现景皆为战后陆续修复。青浦曲水园在兵火中毁灭,1884~1898年,历14年方修复。太仓南园,“嘉、道间重修,咸丰时毁于兵火。同治间,又次第修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