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经过鏖战攻下,城内园林几乎毁尽,但在定都天京后,各园分属各王,稍有修事。瞻园,自咸丰三年(1853年),先后成为东王杨秀清府、幼西王府、夏官副丞相赖汉英衙署。同治三年(1864年),湘军攻城,瞻园受池鱼之苦,仅余山池,城下,园重归藩署,同治四年(1865年)重建瞻园,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方得修复。南京煦园,咸丰三年(1853年)三月十九日,太平军破城,已损元气,两江总督府成为天王府,煦园成为天王府西花园,天王挖湖池,建石舫,成为天朝的大内御苑。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十六日,湘军曾国荃率军攻破天京,太平军兵败,两军鏖战于煦园,鼎盛繁华皆毁于一旦,后人叹道:十年壮丽天王府,化作荒丘野鸽飞,战后只余石舫及部分建筑。
嘉兴烟雨楼,“咸丰年毁于战火。同治年后稍有修筑,民国以来,始复旧观。”海盐绮园,原名拙宜园,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军逼城之时,园主黄燮清仓皇离逃,避祸武汉,拙宜园在太平军与清军作战时毁灭,远在武汉的黄得悉后痛心疾首,一病不起,客死他乡。其女黄秀归宁后在夫君的大力协助之下,在旧园上重建园林,但已非旧貌。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园林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4年~1860年英、法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因与太平天国起义夹杂在一起,虽只波及广州、大沽、天津、北京、上海及江南各地,但园林受伤深重。
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江南一带主要表现为英法联军与清朝勾结在一起,与太平天国作战,反映于江南园林的有豫园和内园,1855年清军攻城时,园景已难入目,待1860年太平军消灭江南大营,直指上海之时,英法与清军协防,豫园又成为法军屯所,待1865年法军撤出,邑民入园,园景达到难以指认的程度。后经商人出资重修,得以复旧貌。
第二次鸦片战争受伤最重的是北京园林。英法联军听说咸丰皇帝在圆明园,于是就以圆明园为进攻目标,1860年6月就占领圆明园,入园官兵大抢几日,人人腰囊鼓鼓,满载而归,更可气的是英军陆军司令格兰特和额尔金为“严创中国政府”,竟下令火烧圆明园,10月18日,三四千名英军手持火把,到处放火,中国人几百年的宏伟巨制,在强盗的火把中化为灰烬。格兰特焚烧圆明园还不满足,于10月19日再派米启尔马队火烧颐和园万寿山的大报恩寺、田字殿、五百罗汉堂及后山苏州街;再往玉泉山火烧静明园16景,再往香山火烧静宜园28景及园内北部昭庙81间铜殿,同时被烧毁的还有畅春园,海淀镇其它私家园林受此波及。法国作家雨果这样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圆明园。一个大肆掠劫,另一个纵火焚烧。仿佛战争得了胜利便可以从事抢劫了……我们欧洲人自称文明人,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于‘野蛮人’干了什么!”在火烧之后,十六七万平方米的园林建筑,只存蓬岛瑶台、双鹤斋和海岳开襟等三处建筑群及二三十座殿阁、亭榭、庙宇、值房和园门,因为这些建筑或在水中,无船可渡,或独立,无法烧到。
在火烧圆明园时,殃及池鱼,在海淀镇的其它王公贵族私家园林在此役中亦严重受损,许多园林因此无法恢复,成为历史的遗恨。现在北大内的蔚秀园原为康熙时含芳园,道光年赐定郡王奕铨,更名蔚秀园,咸丰年赐醇亲王奕譞,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同时被焚毁,损失惨重,洋人退后,亲王重修,得以苟延。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在中国地位上升,在租界内开始筹建公园,如在广州的沙面法租界建前堤花园、英租界内建皇后花园,在上海的外滩英租界内建公花园,在天津的英租界内建维多利亚公园等,成为中国公园的肇始。
四、中法战争与园林
中法战争是1884年~1885年法国侵略中国、越南的战争。虽然是中国取得胜利,但还是以屈辱的《中法新约》告终。
中法战争主战场在边境,对中国内地园林没有损伤,中法战争中的名将杨玉科抗法胜利后受封,在云南大理建爵府,园有四进三跨的建筑,内有两个花园,一名南花厅,一名杨公祠附园,前者内有月牙塘、水阁、石桥,后者内有假山和六角亭。杨后来调任广东陆路提督,把爵府与花园赠与地方办学,成为书院园林,名西云书院,至今尤存。
五、中日甲午战争与园林
光绪二十年(1894年,即甲午年),日本趁朝鲜东学党起义之机侵略并占领朝鲜,7月对中国海陆发起进攻,8月1日,中国对日宣战,9月,中国海军在平壤和黄海战役中受挫,10月,日军进攻东北,占九连城和丹东,11月占领大连和旅顺。1895年2月攻占威海卫军港,北洋军全军覆灭,3月,日军占牛庄、营口、田庄台,中国全面溃败,4月17日,签下了《马关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主要在海战,对陆地据点的争夺较少,范围也较少,只限东北一地,对东北园林有所损伤,但战后不得不割让台、澎、辽三地,日本人在当地筑屋构园,影响了当地的建筑和园林风格,使当地园林和建筑显出日本式样。日占据近台湾50年,1901年在台北建总督官邸庭园(今台北宾馆),园林显出日本建筑和园林式样,即是一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