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针对杭州市西郊杨家牌楼地区目前脏乱差的局面,作者通过实地考察,提出了一系列的整改建议。
关键词:园林规划;社区建设;休闲旅游
在西溪路改造日臻完善之际,西溪路两边的社区作为旅游、观光、城市窗口的功能日益增强。社区如何在西溪的发展中准确定位?如何实现居民生活之外的旅游、绿化、美化、教化等重要功能?这些都是目前人们关注的问题。调查中作者选择了在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方面具有典型意义的杨家牌楼,期望在通过实地调查,能够得出对整改有价值的结论。
1.概述
杨家牌楼原名为石人坞,是城西旅游景区的组成部分,现作为西溪景观大道旁的主要社区,同时又是通往灵隐景区的主要观光步行区域,据史考证清朝年间曾有位杨姓官员死后葬于石人岭,并在山脚路口树立牌坊一座,题名“杨家牌楼”。后人为方便识记,直接称此处为杨家牌楼。现在杨家牌楼路口的石刻牌坊为20年前重建。
杨家牌楼社区位于杭州市西郊(留下镇),东起浙江化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西至西穆坞社区,南靠石人岭,北到天目山路。社区依山傍水,交通十分便捷。社区总面积约3.07平方公里,是一个拥有村民400多户,15000余人(含外来人口)的大型社区。其主干道全长1100多米,北接西溪路,南连大片山林茶园,也是通往天竺、灵隐和梅家坞的一条经典步行路线。随着西溪路拓建改造工程的完成,西溪景观大道已建成通行,杨家牌楼作为西溪路上一个标志性社区及连接其他景点的旅游休闲交通要道其区域地位日渐彰显。
2.规划定位
在杭州市规划局公布的《杭州市留下单元(XH14)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确定的规划结构是在留下镇附近“形成‘二中心、三轴线’的布局结构。”,“三轴线”就是指绕城公路、天目山路形成的交通景观生态轴及西溪路形成生活服务轴。杨家牌楼临近“二中心”中的留下镇,也处在西溪路上的重要位置,所以在规划上应全面向休闲、旅游、商业配套的方向发展。规划建设成为休闲与商业相结合并拥有良好居住环境的开放型社区。
3.改造原则
3.1坚持以人为本
做到景为人用,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各种文化层次居民及游人的多样需求。在社区入口,甚至是住宅区入口,进行适当的布景、绿化,使人们尽量接触到更多的绿色,享受到新鲜空气、阳光雨露、鸟语花香。
3.2坚持因地制宜
合理利用立地条件,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少动土方。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加大社区的绿化种植面积及园林绿地覆盖率。
3.3生态性原则
作为被山林环抱的商住相结合的社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以及对生态结构的调整,是整改的基本出发点。在整改过程中,应仔细分析现有地形的基础,不宜采用对基地进行大规模的平整、开挖等,对现状地形适当整治改造,依托山势和溪流,合理组织排水走向。
3.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社区内的住宅建筑已基本固定,造型层次差距悬殊,留出的空地相对较少。目前如何有效地利用好现有空地及在现场周围进行有效调整和绿化种植是关键。建议不采用单一的绿化地带,而是要把环境美化与健身、休闲、集散、泊车等一系列功能相互完善。
4.存在问题及相关对策
4.1杨家牌楼主路两侧需要保持整洁而有特色
4.1.1整体面貌:整洁有序有特色
目前的杨家牌楼除主路后段的纯居住用房造型大气雅致,比较符合现代社区标准外,其它建筑包括主路均不是很美观,主要表现在:违法建筑有所蔓延,部分农居附房建新不拆旧的现象突出;绿化养护不到位,绿化树种偏少,植物西进不合理;农居立面不统一,店招店牌比例、颜色和遮阳棚的设置不规范……这都影响了杨家牌楼社区形象。
相关对策:沿主路两侧农居修缮要按照“统一色调、统一材质、统一外观”进行立面整治,比如坡屋将统一采用深蓝色瓦,外墙采用清水砖,窗户采用银白色铝合金外框,尽显整洁、有序、有特色;而沿线店铺将在精致时尚上做文章,突出整体效果;另外,通过空地补绿、拆违返绿和提升现有绿化,完善规范社区各项建设项目,使之能和西溪景观大道相媲美,争取从总体把握格调鲜明、景致和谐。(编者:是否要三统一才能体现社区形象,不过就文化传承等方面而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仍是原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