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2完善牌坊:对牌坊进行修缮及两侧增加绿化
当前,路口牌坊上乱贴各种广告及海报,其两侧有当地菜农摆出的临时地摊,及随意停放的自行车和三轮车,分布散乱,都很难使人对牌楼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入口处没有种植绿化,也无其他美化建筑标示,使牌坊显得过于单调,并使路人对杂乱的社区街道一览无余。
相关对策:禁止商贩在牌坊两侧随意摆放地摊,将他们迁徙至社区内的集贸市场。对牌坊进行清洗和修缮。将牌坊一侧放置写有社区简介的仿古介绍碑牌。在碑牌前两侧考虑绿化用地,种植时令草花,后方以低矮的常绿灌木为背景,另一侧种植植物与此对应。(编者:保护牌坊与禁放之间也采取疏导法,冷冷清清的孤独牌楼不符合人文特性。)
4.1.3人车分离:将现有主路改为步行街道,在社区一侧新辟道路供车辆通行
现在主干道全长1100多米,而宽却只有5至6米,两侧店铺林立,商贩众多,加上穿越而过的车辆和行人,道路显得局促拥挤。路面散落着水果皮等一些生活垃圾。虽然沿路现有几个水泥砌成的开放式垃圾投放点,但大部分废弃物被扔在堆放点外围,并且未能及时清理,严重影响了道路的通行并污染社区的环境。
相关对策:从发展的角度考虑社区现有的主路不适合车辆的通行,通行可以考虑规划一条机动车通行道路。把现有的主路改造成一条步行街,同时为方便社区住户的实际需要,沿道两侧结合石人岭的水源和地势落差开设一条景观水渠。这样既解决了社区的交通拥挤现象又增加了一条水景线,也改善了社区的环境。
4.1.4保护古树:对古树名木进行标示并落实保护
在社区主路的正中心有一棵枫杨树,本应要对名木古树进行大力保护,目前,在树的周围垃圾成堆(建筑垃圾)影响了树木的生长。
相关对策:以枫杨树为主体结合现有樟树等乔木,增植亚乔、灌木、花卉,适当作景观铺装,遮挡厕所、车间等欠雅建筑。力求把该小区中间地块规划为供本社区居民晨练、休息、静坐的小区健身游园。
4.2增加社区公共绿地及停车场所
杨家牌楼社区除了商铺与居民住房外基本无其他建筑。作为拥有15000余人口的大型社区,没有健身锻炼及休闲娱乐的场所,只有一个简陋的老年活动室和一座小庙。社区内无成片绿化带。因社区半面环山,山上绿树成林,所以社区的山林绿化具有优势。商圈以外的一部分私房带有庭院,含庭院绿化。主道尽头便是大片茶树,中间是通往天竺、灵隐和梅家坞的山间小道,现在的道路一旁除了杂草深处一块班驳的小石板显示此路通向以上三个景点外并无其他任何明显路牌。茶园西侧山上有一片公墓。清明时节定有大量扫墓者前来缅怀先人,其中有不少自驾车者,而山下只有一条两米多宽的小道,届时泊车将会成为一个问题。即便是非自驾车者也需要在山脚有一个供休息集散的场所。
相关对策:结合杨家牌楼社区环境现状,建议设置一个社区公园。经考察,社区后段有一块较大面积的空地可用来建造公园。园内的园林绿化布置参照以上的设计原则第二条,坚持因地制宜,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并根据自然生态条件进行布置,讲求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另外要考虑到周围山林树木较多,可适当增加花的覆盖率,可营造“青山之中一片缤纷”的效果。
社区公园还应兼具功能性。不仅要有游憩活动的设施,还要包括各种户外健身器材。健身场所的位置设计上不能喧宾夺主,应安排在公园一角,不可设置在中央或显眼位置。可用高大乔木使其与主园分隔。社区公园为开放式,不设围栏。在车辆骤多的清明时节或是其他节假日,公园内的空地可暂时用来停泊车辆,以缓解主路及山脚的停车压力。
4.3结合西溪景点,开发休闲旅游
社区后面的石人岭山脚有大片茶园,是杭州西湖名茶有限公司的龙井茶生产基地。可利用如此好的茶源及优美的环境,产销结合,在茶园旁开设茶馆,供本社区居民及游人品茶。从社区通往三个景点的路要通过这片茶园,尤其是下山的游客此时很需要一个提供茶水的休息场所。所以茶馆利用这一优势定能吸引不少游客。石人岭现有小型寺庙一座,宜请规划、景观及佛教等部门会审鉴评,以定其去留。
石人岭山上有一块墓地,宜用绿化进行遮挡。石佣石马应妥善保护,并予以适当景观处置。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