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风景名胜 | 生态湿地 | 城市景观 | 人居景观 | 名园鉴赏 | 摄影园地 
 类 别: 关键字:
景观频道首页 >> 人居景观 >> 人居文化 >> 正文
 
河南陕县奇特民居:地坑窑院
来源:大公网 日期:2018年1月18日
 
 

河南陕县奇特民居:地坑窑院

河南陕县奇特民居:地坑窑院

    黄土高原把最神奇的地方留给了河南陕县,因为这里有一种地貌,它叫塬,四周陡峭,中间平坦。这里近万座地坑院,被德国一个飞行员在三十年代发现,在全世界传遍。     

    在陕县的陕塬上,星罗棋布的村庄散落着数以万计的奇特民居——地坑窑院,当地村民俗称“地坑院”。这种窑洞先就地挖下一个方形地坑,将四壁掏成窑洞,形成一个四合院,和普通农家院没区别。但是人在平地,只能看见地院树梢,不见房屋。它是豫西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建筑类型,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坑院一般为独门洞独院,也有二进院、三进院,就是一个门洞与二至三个地坑院相连,就形状而言,只有正方形或长方形两种。      

    居住在地坑院内,排水和防渗是最要紧的事情。地坑院的基本附属设施几乎都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也是居民每逢婚庆大事要加以“摆治”(加固修理)的主要部位。为此,这里的居民在地坑院中间下挖了深4~5米的旱井、俗称渗坑,专门用来聚集和渗进入坑内的雨水。有些地方,这些雨水沉淀后还要供人畜饮用。      

    传统的地坑院,窑洞内多用土坯垒成火炕,一般另有单独的窑洞做厨房、粮仓及鸡舍、牛棚。院内可以圈养牛、羊、鸡、狗等,人畜共居。窑洞内还可以再挖小窑洞称之为拐窑,用于储藏杂物或用于窑洞与窑洞之间相连的通道。院顶地面用于打场、晒粮,院内存放粮食的窑洞顶部开有直通地面的小洞,称作“马眼”。      

    地坑院中间地面通常还栽植1-2棵梨树、榆树、桐树或石榴树,树冠高出地面,露出树尖。进入村庄,只闻人言笑语,鸡鸣畜叫,却不见村舍房屋,“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就是它的真实写照,有人称它是地下的“北京四合院”。

    目前,陕县尚存近万座地坑院。2011年,“地坑院营造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陕县西张村镇庙上村因地坑院分布广泛入选国家住建部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而地坑院则是黄河两岸先民们繁衍生息的温床。在这古老而又神奇的窑洞式民居分布区域内散布着许多文化遗址。如:渑池县的仰韶文化遗址;陕县的庙底沟、三里桥文化遗址、灵宝市的黄帝陵、铸鼎塬等,这些都充分反映了在这块土地上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作为豫西居住文化的符号,地坑院这种窑洞式民居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实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人们的宗教信仰、民俗文化。      

    装饰民俗

    在地坑院里种植花草树木,是院里主人装饰地坑院必不可少的工序。春暖花开,人们犹如生活在花丛中,置身其中有一种娴静的农家情调,心情格外爽朗。院子里再种上几棵果树,夏天既可以乘凉,挂果季节还有新鲜可口的水果吃。地坑院种树特别有讲究,要“前不栽桑,后不栽柳,当院不栽鬼拍手(杨树)”。因“桑”与“丧”同音,柳为丧仗用木,杨树树叶被风吹出的声音恐怖,均视为不吉。“前梨树,后榆树,当院栽棵石榴树”。因“梨”与“利”同音,榆树称为金钱树,石榴多籽(子),均取吉祥之意。门洞旁栽一颗大槐树,谓之“千年松柏,万年古槐”,寓意幸福长久安康。      

    窑洞窗户上贴窗花(也叫剪纸)是传统民俗。多出于妇女之手,旧时姑娘们长到十二岁左右,除劳动、干针线活外,还要学剪纸。窗花的制作很精细,分为画、剪、薰、染、贴五个步骤。

    由于旧时妇女生活圈子局限于室内的家务琐事,其剪纸内容多为“喜鹊登梅”、“龙戏珠”、“孔雀开屏”、“天女散花”以及各种花、卉、虫、鱼、鸟、禽兽一类的图案,反映人的也多是胖娃娃。另外,还有吉祥如意、富贵长久、六畜兴旺、五谷丰登、避邪震妖类的剪纸也较受欢迎。这些大红的剪纸充满民间的乡土气息,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荒凉贫瘠的土窑洞增添了色彩和盎然春意。     

    饮食民俗

    地坑院里较有特色的饮食为“八大碗”与“十大碗”,是当地群众操办红白喜事、娶媳嫁人、招待到访贵客或时令节庆准备的特别吃食。完全的“十大碗”包含红烧肉(9块)一碗、白肉(8块)一碗、猪头肉两碗、黄花菜一碗、海带一碗、豆芽一碗、粉条一碗、芹菜一碗、煎饼一碗。“八大碗”则是再由中选择六个热菜和两个凉菜组成。另外,十大碗上菜的顺序和摆放的方位也有一定的讲究。

    信仰民俗

    住在地坑院的老百姓多有信仰神灵的民俗,在崇拜中,出于敬仰、希求庇佑的占大多数,人们信仰它们,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崇拜,获得庇佑和帮助,得到美好的结果,或使已经得到的结果,不再被破坏。这里信仰民俗属心理民俗,是以信仰为核心的反映在心理上的习俗,基本崇尚后世信仰,与中国北方多数地区相同,属于多神崇拜,城隍土地神、门神、灶神、财神、关帝都曾建庙祭祀,现仍保留的只有“祭灶”的传统。另外比较独特的是当地对椿树的自然崇拜,因为椿树种在地坑院里生长极好,人们便寄托椿树将成长的力量传递给下一代。所以,每年正月初一,这里的百姓都会让自家小孩伸开两臂抱住椿树,同时念道“椿树椿树你为王,你长粗来我长长。你长粗来做大梁,我长高来穿衣裳。”以求椿树庇佑。      

    婚葬民俗

    地坑院的婚俗和葬俗都是很有特色的。男骑马,女坐轿,仪仗队最前边是打麻伞的(其实是黄罗伞,但民间只能叫麻伞)。接着是打旗的,最多打八面旗。之后是打灯笼的,和旗的数量一样。灯笼后边是打牌子的,牌子上写着吉祥话,两边绑着葱和酒瓶,葱是聪明,酒是长久的意思。牌子后边是敲铜锣的。再往后就是乐队,有唢呐、笙、梆子、小锣。乐队后边是新郎的马和新娘的轿。

    结婚时女方家所有的亲戚都跟着过来,给男方的家人打上花脸。据分析,打花脸是古老“抢亲”风俗的遗存,在陕县、灵宝、卢氏、洛宁一带都有这种风俗。最早应该是男方抢亲,怕女方家人认出来,所以把脸全部涂黑。后来演变成一种游戏式的打闹,脸也不是完全涂黑,而是用油彩涂得很艺术。

    结婚的队伍先到崖上(土话叫nai上),新郎拜新娘叫拜轿,然后婆家出来两个妇女把新娘搀出来,鞭炮响,新娘下轿前脚踩在“五谷丰登”盆里(里面装着花生、棉花)。地上铺着红毡,红毡从崖上一直铺到新郎屋里。先进洞房,进洞房时新人要抢门,新郎往外走,新娘往里走,表示男主外,女主内。新人要先吃饭,新娘先吃,新郎在厨房吃。十六个莲瓣的花馍,新娘掰开,吃一半,给新郎吃一半。新娘还要吃豆芽,“先吃豆芽,后生小娃”,表示早点扎根。吃过饭娘家人走后,新人再拜堂。先拜祖宗,再拜父母,夫妻对拜。拜堂时桌上放斗,一斗是30公斤,斗里放粮食,插一杆秤,秤上挂着镜,镜是照妖镜,意为驱邪镇妖。

    地坑院葬俗中仍然注重风水,死者讲究“头顶金山,脚蹬米粮船,两手扑银山”,还是为了给后人求个吉祥。还要给死者“开光”,死者在棺里躺着,棺盖打开,孝子们轮流拿棉花蘸水,在其脸上擦一下。是佑护后人“眼明心亮”之意。

    黄土地上的婚俗、葬俗展示的场景、气氛、礼仪,同地坑院的窑洞、老树、窗花、方格土布一起,有形的文化资产和无形的文化资源,包含着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审美境界,一起构成民间文化生态的基因。

    岁时节令民俗

    岁时节令民俗是紧密伴随着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虽然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大多都是以喜庆欢跃为特点。住在地坑院里的百姓最重要的岁时节令民俗为春节期间的社火表演,人们踩高跷、跑旱船以欢度节日,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寿年丰。

    文艺技艺民俗

    这是地坑院村落里最富有活力的民俗活动。文艺民俗主要指的是民间口承文艺。技艺民俗则包括游艺、工艺等方面的内容。

    豫西地坑院村落的文艺民俗有以下几个剧种:(1)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在豫西地区演出多依山平土为台,当地称为“靠山吼”。(2)曲剧: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但其所演唱的曲牌,明清之际已在民间广为流传,共有二百个左右,可谓年轻而古老。曲剧音乐属民歌体曲牌音乐,或称“曲牌联缀体”音乐。每个曲牌特点都是一个多功能、多用途的单曲体,具有明显的、很强的独立个性。它的曲牌、曲体、调式都比较丰富,有上下旬体、三句体、四句体、五句体及多句体等曲式结构;它的调式分宫调式、商调式、徵调式等三种。它长于抒情、清晰、质朴、活泼、明快,既有北方音乐的激昂奔放,又不乏江南音乐的婉约绵秀。朴实亲切、通俗易懂,极富浓郁的乡土气息,让人听而入迷。(3)蒲剧:即“蒲州梆子”,当地人通称“乱弹戏”。因兴于山西晋南占蒲州一带而得名。蒲剧音调高亢激昂,音韵优美,长于表现激情,唱腔由于当地人民生活习性和语言音调关系,其旋律跳跃幅度大(通常有一度乃至十四度猛跳),起调高,腔高板急,起伏跌宕,长于抒发激跃凄楚的情绪。

    地坑院村落的技艺民俗包括纳鞋底、纺线、织布。特别是在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妇女们就会把自家的纺车搬到院落里,一边享受阳光,一边纺线,旁边再有一条狗跑来跑去,自是勾画出地坑院独具特色一幅风景。     

    置身于每个坑院仿佛进入一座座与世隔绝的“地下宫殿”。木制门窗古朴典雅,向外开启的风门更是奇特,所有这些,整体搭配自然素洁、严整美观。观看一座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就像在欣赏一件精美的工艺制品。

 
   
  (编辑:珊瑚树)  
·海口湿地博物馆等着你来发现 ·滁州将新增12处湿地公园
·山西省新增三处国家湿地公园 ·假山:中国古典园林重要元素
·北京将建新中街城市森林公园 ·泰安:金科桃花源新中式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