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论是天启皇帝与宫女嬉戏其中的“老虎洞”,还是鲁迅卜居其内的“老虎尾巴”,都不过是对建筑形式的命名,本期报道就是对“虎”字在北京建筑中的一次搜索。
 老虎洞古代的立体交通
北京史研究专家王铭珍曾查考1986年出版的《北京市街道名称录》,发现北京曾被称为“老虎洞”的曾有9处,其中位于今崇文区的有3处,位于东城和西城区的各有2处,朝阳和海淀区则各有一处。加上故宫乾清宫前的老虎洞,共有10处。
王铭珍援引有关专家的考证称,这10处其实都和养虎无关。比如,上期《北京地理》报道中提到的、现称“农光里”的老虎洞,除去民间传说之外,历史上毫无相关记载表明该地曾经养虎。
这处老虎洞所在地在清代时曾是肃王坟的所在地,因此他推测,这里过去的神道下应该有一个可以横向通过的洞穴。这种洞穴在古代建筑术语中被称为“老虎洞”(有说法认为这种涵洞中地势较低,多有老鼠出没,因而得名“老鼠洞”,“老虎洞“则是讹传的结果)。
海淀区北四环北侧路边,有一个称为“海淀路社区”的地方,在2000年北四环建设拆迁之前,这里即被称为“老虎洞”。有人说这条胡同的西口原有两尊石虎,因而得名。但王铭珍认为,这里过去地处皇家园林畅春园内,所谓“老虎洞”也应是其殿宇月台御道下的一条横向拱形涵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