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张祠
沈一接的诗句真切地表达了对大禹治水功绩的敬仰和对碑文难以阐释的感叹:“平成绩奏几千年,石壁遗文尚宛然。岂是后人偏好事,应知古圣示心传。龙蛟影动云烟乱,珠露光凝日月悬。愧我读书无万卷,空来拟议未能诠。”
儒、佛、道之间的交流融合,为岳麓山文化造山堆垒了新的柱石,岳麓书院创建后,作为文化名山的岳麓山无疑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形成了以儒学为中心的湖湘文化繁衍兴盛的新局面。

武昌首义蒋公墓
近代风雨涌思潮
庭院弦歌这一唱,就是千年的传奇……
岳麓山早期主要是承担一种文化职能,起移风易俗的作用,这种作用并不是显性的,而是润物细无声般。进入近代民主革命时期,岳麓山一改往日文质彬彬的模样,眨眼间成为了湖湘革命圣地,“勇敢尚武”、“自强不息”早已成了湖湘人士的个性标签。
在云麓宫外的飞来石上,刻有一首《飞来石》诗,最后两句是“人多祝尧寿,登此拜南山”,看来岳麓山自古就是福寿双全、藏龙卧虎的宝地。

北伐阵亡将士纪念塔
书院培育出一大批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的伟人。有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以陶澍、贺长龄、魏源等人为主体的政治改良派;咸丰、同治年间出现的以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为主体的“中兴将相”群体;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出现的以蔡锷、陈天华等人为主体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群体;尤其是1916年至1919年间,风华正茂的毛泽东寓居岳麓书院半学斋,在里面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推荐阅读:
地球上10大最神秘之地探秘
探秘奢华巴厘最昂贵的度假村
探秘《将爱》法国拍摄地-波尔多
探秘昆明地理上“六最”风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