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风景名胜 | 生态湿地 | 城市景观 | 人居景观 | 名园鉴赏 | 摄影园地 
类 别:
关键字:
 
景观频道首页 >> 风景名胜 >> 国外 >> 正文
 
石头城佩特拉
来源:国际在线 日期:2005年10月24日
 
 
    令我震惊的惟有东方大地,玫瑰红墙见证了整个历史。

    ——英国诗人威廉贝根《致佩特拉》

    佩特拉城的重现,有两个人功不可灭。一位是19世纪的瑞士探险家,另一位是电影导演斯皮尔伯格,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再次让这一古城名垂青史。


    佩特拉——玫瑰红的梦幻都城

    隐藏于死海和亚喀巴湾之间的群山中的古城佩特拉已经默默地见证了2600多个寒暑。城名源自希腊语“岩石”,因为整座城市就是从悬崖峭壁上雕凿而出的。朝阳斜晖将古城染成了绚丽的玫瑰色,也让每一个在城中漫游的人体味到生命中的玫瑰园。

    谁也想不到,在沙漠峡道内,会有一座浩然壮大的洞穴都城。纳巴泰人会往高耸巨岩的天然屏障中,开始东、西贸易的活动。佩特拉当时的繁荣昌盛,引起罗马帝国的觊觎,但要进入佩特拉,除了险峻狭隘的谷中峡道,并无任何入口,所以罗马帝国屡攻不克。罗马军队意外发现,供给佩特拉城的水源竟在地峡的外面,罗马人切断了城中的水源。致命的一击,逼使纳巴泰人迅速投降。佩特拉于公元106年遭罗马帝国吞并。如今,在地峡的岩壁上,还残留着埋设水管凹陷的痕迹和残败风化引水用的水管。

    公元4世纪,佩特拉沦为拜占廷(或称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在这期间,它成为一座基督教城市,是拜占廷(或称东正教)大主教的居住地。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地区东山再起,迅速波及西亚和北非地带。伊斯兰帝国日趋强大,最终控制了从西班牙到阿富汗的广大地区,阿拉伯人佩特拉区又成了伊斯兰帝国的一个小省。

    此时的佩特拉几乎处于被遗弃的地步。几个世纪后,为了争夺近东控制权,伊斯兰势力与欧洲基督教各国间战争不断。佩特拉这座石城在十字军东征期间再次兴旺起来。

    欧洲十字军在该地建立起短命王国,把佩特拉作为他们的一个要塞,一直坚守到1189年。公元12世纪后,曾经担负东、西方商业贸易重镇的佩特拉,由于海运的发现与兴起,逐渐被人遗忘,而成为一座死城。直到1812年被瑞士一位探险家约翰·贝克哈特发现,才得以重现光彩。

    在约旦,如果你对当地人说要去著名的死海游览时,约旦人的神色是平静的,但当他知道你即将去佩特拉时,十有八九,他会神采飞扬,洋溢着自豪的光彩,并伴随着阿拉伯人特有的狡黠眼色说:“告诉我,当你看到法老宝库时的感觉。”

    我的感觉是震撼!被眼前宏大的、精致的、绚丽的建筑引起的强烈震撼。尽管出发前在安曼早已看过佩特拉的彩图介绍,尽管我曾一遍遍读过千年巡拜《秋雨日记》中对佩特拉的描写,但一旦法老宝库呈现在眼前时,还是被它的气势所震慑,被它的色彩所迷倒,不禁感叹沙漠荒山中竟有如此梦幻般的人间仙境。如果说约旦人把佩特拉视作国宝,在我眼中,世界七大奇迹中或许应有它的一席。

    迷人壮观的景色固然是佩特拉的一绝,然而繁华盛世突然又从文明视线中消失,传奇般的历史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佩特拉的迷人之处与其说在于它险峻、幽深的峡谷,美轮美奂的古典建筑,奇石怪峰的壮观和绚丽夺目的岩石色彩,不如说在于它传奇般的历史更让人唏嘘不已。曾经极度繁华却又如同人间蒸发,沉寂竟长达1000多年,直到1812年瑞士探险家贝克哈特发现它为止。众多的游客悠哉游哉地漫步在奇境之中时,绝不曾想到,1812年以前,任何外人对佩特拉的接近会招来杀身之祸。

[ 1 ] [ 2 ]
(编辑:夏腊梅)
 
暂无相关文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