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风景名胜 | 生态湿地 | 城市景观 | 人居景观 | 名园鉴赏 | 摄影园地 
 类 别: 关键字:
景观频道首页 >> 名园鉴赏 >> 造园艺术 >> 正文
 
从“园林”到“理景”
来源:《江南理景艺术》 作者:潘谷西 日期:2005年11月14日
 
 

    4.风景名胜区。这是规模铰大的、由众多风景点组成的区域性景现。自然观和人文景现资源都较丰富。如扬州瘦西湖棗蜀岗风景名胜区、九华山、普陀山等佛教名山风景区等。以上四种景观都有或多或少、或简或繁的使用要求.是人们活动于其中的一种生存环境:庭景的游息功能较简单,但它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使用价值很高;园林除游息外.还有居住、待客、宴饮等生活内容;风景点有众多公共活动容纳于其中:风景名胜区就更复杂,有内外交通及公众食宿问题等等。也就是说,随着规模的扩大,内容也多样而复杂起来。这种情况和建筑很相似,只是建筑的功能更为复杂而密集,所用的材料和设备也更加多样。

    除了上述四者之外,盆景也属于理景艺术。但盆景没有实用功能.没有空间环境可供人们使用.它是只供现赏的纯艺术品,而其他四种理景的艺术性是和实用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它们既是人类社会的精神产品.又是物质财富。正如建筑既是物质生产部门、又是一种艺术门类一样,具有双重性质。不过风景作为一种自然资源.还有不可再生的属性(如天然地形地貌),和建筑的纯产品性质(即全由人工建造而成的)还有某种根本性的区别。

    纵观历史上对理景的认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实用为主的阶段。即利用自然环境作为收猎、渔樵、林果、游娱的场所。这些场所实际上主要是作为猎场、牧场、田庄和娱乐场而存在的,对自然美的欣赏不占主导地位,这个时期在我国相当于汉以前;第二是美学价值认知阶段。由于人们对现实社会的种种厌恶.在返补归真、回归自然思想的指导下.开展了对自然美的发掘、讴歌、创造:表之于文字,则为山水诗文、田园诗文:表之于绘画.则为山水画;表之于实际生活,则为山居岩栖、隐逸江湖,或在宅旁人为地创造山水量现.或在邑郊因借山水,增建亭阁、种植花木.建设游览胜地。这个时期是从两晋南北朝开始一直延续到近代;第三是生态意义的认知阶段。风景园林除了上述两阶段的实用与美学价值外.又提到了改善全人类住居环境和生态条件的层面上来认识.这是由于到了工业化与盾工业化时期,人类生存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与破坏而陷于极大的危机之中。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因此,作为在生态平衡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风景园林,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的美学意义和旅游资源价值.而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孙后代的生存条件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江南地区山川秀丽,气候温润,景观建设的条件极为优越。自古以来.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理景艺术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吴、越、楚苑园、离宫的兴建:在吴有阖闾的长洲苑、姑苏台;在越有勾践”五台之游”的众多台榭;在楚有章华台、乾溪台等离宫。从《楚词》有关篇章中可以感知.楚国宫中也是“川谷径复,层台累榭”,水流潺?,花木交映.一派优美的园林景象。六朝时期,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南移,江南地区出现了理景活动的高潮,皇室、豪族糜集之地,理景活动尤其活跃,如建康城内外,遍布天子与公卿的苑园和离宫别馆,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正是庸人对建康佛寺兴盛的写照(尽管诗中的实际数字并不可靠)。会稽(今绍兴)也是豪族、名士聚居之处.山居别墅、风景游息地的开发也有很大发展,其中最著名的是谢灵运的东山别业和王羲之等名士的雅集地兰亭。唐宋以后.江南地区由于经济文化高度发展,景观建设水平极高,成为我国理景艺术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

    在江南理景的各个品类中.除了人们熟知的私家园林之外,下列几方面尤其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邑郊景点:大致在唐宋时期已十分发达.著名的如杭州西湖、绍兴兰亭、苏州虎丘、石湖、无锡惠山、扬州的平山堂等,到了明清更是兴盛,扬州的瘦西湖、嘉兴的南湖、南通的狼山、苏州的天平山等等。这些风景点.都靠近城市,可朝往而夕返.便于市民游览.内容也很丰富,既有宗数的朝拜,又有节日的热闹游娱,再加上优美的自然风光,实际上起到了城市郊区公园的作用。
 
  [ 1 ] [ 2 ] [ 3 ]  
  (编辑:夏腊梅)  
暂无相关文章信息!